汽车发动机漏气现象、原因和故障排除
汽车发动机漏气了,你们知道是怎么的一个现象吗?汽车漏气应该如何处理好呢?下面大家来看我分享的汽车发动机漏气现象、原因和故障排除吧。
【发动机漏气现象】
发动机气密性是保证其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气密性越好的发动机,汽缸压力愈高,发动机工作行程产生的瞬时有效压力就愈大,混合气燃烧迅速,冷却水及废气热损失也就减少,其动力性和经济性就越好。
当化油器垫、进气歧管垫、汽缸衬垫以及气门、汽缸等任何部位漏气,均会导致汽缸压力降低,功率不足,机油、燃油消耗量上升,甚至启动困难。
【发动机漏气原因】
发动机在长期使用中,因汽缸活塞组零件磨损,气门与气门座磨损、烧蚀以及缸体、缸盖密封面翘曲,将使汽缸的漏气量增加,密封性下降,从而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增加。
【发动机漏气诊断与排除】
发动机汽缸密封性是由汽缸活塞组、气门与气门座、汽缸盖、汽缸垫及有关零件保证的。其评价指标主要有汽缸压缩压力、曲轴箱窜气量、汽缸漏气率或汽缸漏气量、进气管真空度等。就车检查时,只要检测上述参数中的一项或两项,就足以说明问题。
(1)采用电子汽缸压缩压力测量仪检测汽缸密封性:
电子汽缸压缩压力测量仪可在不拆卸火花塞的情况下,测定发动机各缸的压缩压力。即利用示波器记录的启动机电流曲线来测定发动机各缸的压缩压力。
发动机启动阻力矩是由机械阻力矩和汽缸内压缩空气的反力矩两部分组成。在正常情况下前者可以认为是常数,后者是随汽缸压缩过程而波动的变量,利用示波器可直接记录启动机的电流曲线。由曲线可以看出,曲线的波形部分类似一个正弦波形,波形各段的峰值与各缸的最大压缩压力有关,且成正比。一般是从第1缸取出,用来分开各缸压力的同步信号作为示波器的外触发信号,这样可以使启动电流波形各段的峰值与各缸对应起来,相应的峰值大小就可以表示该缸的压缩压力值。
利用上述原理制成的汽缸压缩压力检测仪,有的可以显示各缸压力的具体数值,并能与标准对照;有的仅能定性显示“合格”或
“不合格”。对于后者,如果检测时显示的各缸波形振幅一致,峰值又在规定范围内,说明各缸压缩压力符合要求;若各缸波形振幅不一致,对应某缸电流峰值低于规定范围,说明该缸压缩压力不足。
(2)采用压缩空气检查发动机渗漏部位:
如果车辆行驶无力,油耗增加,可能是汽缸压力降低。为了准确地测出故障部位,可在测量完汽缸压力后,针对压力低的汽缸,采取简易的就车检查方法进行确诊,即用压缩空气检查发动机的渗漏部位。
先让发动机熄火,拆下火花塞,打开散热器,卸下空气滤清器,将所怀疑的汽缸的活塞通过摇转曲轴,摇转至压缩行程上止点位置。打开散热器盖、加机油口盖和节气门,用一条3m长的胶管,一头接压缩空气气源(600kPa以上),另一头通过锥形橡胶头插在火花塞或喷油器孔内。
摇转发动机曲轴,使被测汽缸活塞处于压缩终了上止点位置,然后将变速器挂入低速挡,拉紧驻车制动器,打开压缩空气开关,注意倾听发动机漏气声。如果在进气管口处听到漏气声,说明进气门关闭不严密;如果在排气消声器口处听到漏气声,说明排气门关闭不严密;如果在散热器加水口处看到有气泡冒出,说明汽缸衬垫不密封造成汽缸与水套沟通;如果在加机油口处听到漏气声,说明汽缸活塞配合副磨损严重、密封不严。确定后分别予以排除。
(3)曲轴箱窜气量的检测:
当发动机运转一段时间后,由于汽缸与活塞之间长期高速摩擦,从而使汽缸及活塞接触面磨损,活塞环弹性下降,活塞与汽缸烧蚀或黏结。所有这些都会使汽缸与活塞之间密封性下降。活塞与汽缸之间密封不良,将导致工作介质和燃气从不密封处窜入曲轴箱,这就是曲轴箱窜气。
窜入曲轴箱的废气可以溢出的通道有:
加机油尺口和曲轴箱强制通风阀。由于从曲轴箱窜出的气体具有温度高、数量小、脉动、污浊等特点,因而检测难度较大。
曲轴箱窜气量可采用专用的曲轴箱窜气量检测仪检测。早期生产的检测仪由气体流量计及与之相连的软管、集气头构成。
曲轴箱窜出的废气经集气头、软管输送到气体流量计,并测出单位时间流过气体流量计的废气流量。是一种玻璃气体流量计的简图,它实际上是一种压差式流量计。
测量时,堵住机油尺口、曲轴箱通风进出口等,也就是将曲轴箱密封,由加机油口处用橡胶管将漏窜气体引出,输入气体流量计。
当气体沿图中箭头方向移动时,由于流量孔板两边存在压力差,使压力计水柱移动,直到气体压力与水柱落差平衡为止,因此该水柱落差的大小反映了气体压力的大小。通过把对应压力的气体流量标度在压力计上,就可直接从压力计水柱高度确定窜入曲轴箱气体的数量。流量孔板有不同直径的小孔,测量时可根据漏窜气体流量的多少进行选用。
发动机漏气维修注意事项
曲轴箱章气量大,一般是因汽缸、活塞、活塞环磨损量大、配合间隙增大或活塞环对口、结胶、积炭、弹性降低或失去弹性、断裂及缸壁拉伤等原因造成,因而检测时要结合使用、维修和配件质量等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判断。
小编今天就介绍到这里了对于上面的汽车发动机漏气现象、原因和故障排除内容介绍就这么多了,希望大家在汽车的日常使用中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