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只有市场化才能让技术得到更大突破?
电芯产品以其中的为例,这是标准的电芯50Ah、1C能量密度-260wh/kg。受到国内纯电动企业包括设计配套稳步的推进当中。关于下一代电芯,总体感觉各家电池企业包括材料的企业技术路线大体协同,关键在于配方和产业化的进度。目标是2020年实现300瓦时每公斤,相关的开发计划包括试验产品已经陆续的在推进。 桑顿是属于后发的动力电池企业,正极材料在国内比较有优势,7年稳居第一,三元排名靠前前五位左右。在过去的两个月,特别是第11月份总装机容量排到行业的第八位,应该说异军突起,很多行业的人都在关注。确实我们前面做了一些沉淀、积累、准备,现在具备发力的条件。 电池企业如何胜出?这是应今天大的题目“繁华之下路线和机会”。下面的这行字比较容易理解,我就不再讲讲了。回顾过去10来年整体电动汽车的发展,最开始是政策引导,后来由“政策 产品”,现在应该是“产品 政策”产品为主、政策为辅。下一步个人判断是产品的竞争。光有产品的竞争一定能胜出吗?或者就一定能做好吗?未来的竞争格局基于高品质的动力电池只是竞争的基础,包括整车和其他的关键零部件。产品只是竞争的基础,而未来的竞争一定是一种生态链的竞争。之所以有一些地产商整体发力来投入做新能源、来做锂电池,因为它在下游、在新零售、在物流、在其他的业态有别人所不具备的资源禀赋。 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个生态链组合能够形成的话,这种竞争一定是生态链和生态链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单一企业核心产品的竞争。所以桑顿以开放、共享、合作的心态,在我们共同做强锂电池、做大汽车产业的这条路上不懈的努力奋斗和追求。
桑顿是属于后发的动力电池企业,正极材料在国内比较有优势,7年稳居第一,三元排名靠前前五位左右。在过去的两个月,特别是第11月份总装机容量排到行业的第八位,应该说异军突起,很多行业的人都在关注。确实我们前面做了一些沉淀、积累、准备,现在具备发力的条件。 电池企业如何胜出?这是应今天大的题目“繁华之下路线和机会”。下面的这行字比较容易理解,我就不再讲讲了。回顾过去10来年整体电动汽车的发展,最开始是政策引导,后来由“政策 产品”,现在应该是“产品 政策”产品为主、政策为辅。下一步个人判断是产品的竞争。光有产品的竞争一定能胜出吗?或者就一定能做好吗?未来的竞争格局基于高品质的动力电池只是竞争的基础,包括整车和其他的关键零部件。产品只是竞争的基础,而未来的竞争一定是一种生态链的竞争。之所以有一些地产商整体发力来投入做新能源、来做锂电池,因为它在下游、在新零售、在物流、在其他的业态有别人所不具备的资源禀赋。 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个生态链组合能够形成的话,这种竞争一定是生态链和生态链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单一企业核心产品的竞争。所以桑顿以开放、共享、合作的心态,在我们共同做强锂电池、做大汽车产业的这条路上不懈的努力奋斗和追求。
第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从业者,过去5年投放的车辆运行的标准比较低,各家不一,导致寿命续航里程较短,同时存在这样那样的安全隐患。这些车辆由谁来买单?应该说电动汽车被过多B端和C端的用户越来越去广泛的接受、关注和使用,但这个问题是不可回避的。作为行业的从业者,我建议应该是由第三方的业内平台来把这一部分的车辆而消化,同时衍生出来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 第二个问题补贴退坡是“明雷”,很多人关注补贴明年退多少,我的观点不一样,如果要退一下退到底。只有市场化才能让最终的产业路线、技术路线回归正路。如果不发或者是少发将是一个问题,所以代表行业呼吁,*要说话算话,这样让更多的企业都能够扛的过去。 第三个问题主流电芯是什么?上午和下午的人讲关注的人很多,我认为大家应该关注电池,电池的标准化和平台化到底由谁来制定?到底你做最大的平台化还是游戏规则还是整车电池企业一块来定义,还是上游来定义?讲大了是国家的上层规划的问题,讲小了是协同的问题。不管怎么讲平台的标准化一定要到达,否则对成本的控制和技术核心的突破以及从汽车工业革命到能源革命的变化就没法实现。
回顾一下圆柱型、方形、软包电池。圆柱电池是索尼公司发展的,离不开特斯拉以及配套松下的电池系统,特别是近几年装机量在全球很高。这是电动汽车的一枝独秀,不能代表全部。方形电池在2000年SDI,从动力电池开始引进,这是方形的鼻祖。伴随着行业大力的发展,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取得了非常大的市场占有率,离不开排名前几位公司的贡献,看未来乘用车的增量会逐渐的增加,后面有片子介绍这句话的意思。软包电池起步比较晚,2017年AES机将手机软包电池装在日产的Leaf,这个过程中开始软包电池在动力电池上的试水,纵观软包电池的发展离不开国际靠前位包括LG有名的电池企业研发和市场的推广贡献。同时也要看到全球知名电动汽车企业和车型的市场推广,都和软包动力电池息息相关
电池企业如何胜出?这是应今天大的题目“繁华之下路线和机会”。下面的这行字比较容易理解,我就不再讲讲了。回顾过去10来年整体电动汽车的发展,最开始是政策引导,后来由“政策 产品”,现在应该是“产品 政策”产品为主、政策为辅。下一步个人判断是产品的竞争。光有产品的竞争一定能胜出吗?或者就一定能做好吗?未来的竞争格局基于高品质的动力电池只是竞争的基础,包括整车和其他的关键零部件。产品只是竞争的基础,而未来的竞争一定是一种生态链的竞争。之所以有一些地产商整体发力来投入做新能源、来做锂电池,因为它在下游、在新零售、在物流、在其他的业态有别人所不具备的资源禀赋。
只有市场化才能让最终的产业路线、技术路线回归正路。如果不发或者是少发将是一个问题,所以代表行业呼吁,*要说话算话,这样让更多的企业都能够扛的过去。
正极材料好比动力电池汽车。目前均具备规模化出货的能力,我们想在未来会走向国际化的舞台。正极材料整个的性能和日韩以及国内先进的材料相比个别属于领先水平,整体在高倍率、高容量以及高电压均有突破,而且自己使用仅占1/3左右,更多的是开放合作给其他供应链企业、给同样市场化的价格竞争去服务。 电芯产品以其中的为例,这是标准的电芯50Ah、1C能量密度-260wh/kg。受到国内纯电动企业包括设计配套稳步的推进当中。关于下一代电芯,总体感觉各家电池企业包括材料的企业技术路线大体协同,关键在于配方和产业化的进度。目标是2020年实现300瓦时每公斤,相关的开发计划包括试验产品已经陆续的在推进。 桑顿是属于后发的动力电池企业,正极材料在国内比较有优势,7年稳居第一,三元排名靠前前五位左右。在过去的两个月,特别是第11月份总装机容量排到行业的第八位,应该说异军突起,很多行业的人都在关注。确实我们前面做了一些沉淀、积累、准备,现在具备发力的条件。 电池企业如何胜出?这是应今天大的题目“繁华之下路线和机会”。下面的这行字比较容易理解,我就不再讲讲了。回顾过去10来年整体电动汽车的发展,最开始是政策引导,后来由“政策 产品”,现在应该是“产品 政策”产品为主、政策为辅。下一步个人判断是产品的竞争。光有产品的竞争一定能胜出吗?或者就一定能做好吗?未来的竞争格局基于高品质的动力电池只是竞争的基础,包括整车和其他的关键零部件。产品只是竞争的基础,而未来的竞争一定是一种生态链的竞争。之所以有一些地产商整体发力来投入做新能源、来做锂电池,因为它在下游、在新零售、在物流、在其他的业态有别人所不具备的资源禀赋。 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个生态链组合能够形成的话,这种竞争一定是生态链和生态链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单一企业核心产品的竞争。所以桑顿以开放、共享、合作的心态,在我们共同做强锂电池、做大汽车产业的这条路上不懈的努力奋斗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