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远来看,新造车企该借壳、买壳、还是造壳?

问题描述:

行业大致分为上述3种流派,长远来看,哪一种流派做的长?

汽车是集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于一体的典型支柱性行业,同时又关系到道路安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因此,国内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始终处于严控态势,以确保行业规范化发展。严控的手段有多种,涉及前端、中端、后端等多个层面。在前端生产层面,国内连续多年执行了发改委汽车投资审批和工信部企业/产品准入两道门三把锁的约束政策。简单点讲,就是发改委(甚至国务院)负责汽车重大项目的投资审批,审批通过后才能名正言顺的开工建设生产基地;在生产基地建成后,工信部要按照企业与产品准入标准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企业生产的产品才能上公告目录、才能上市销售和上牌。一旦有企业通过了这两道门、三把锁,也就意味着有了正式的“双资质身份证”,也即是业界俗称的“壳”。国家发改委于12月10日通过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管的就是第一个“壳”。此前业界对于“壳”的态度各持己见甚至不乏有诸多贬毁之词,但客观来讲,“壳”本身的严格管理并没有错,“壳”的严格管理所造成的资源稀缺也顺理成章,真正有错的是市场上的“壳”资源交易乱象,这一点首先要明确。从上面这个表里可见一斑,在资本逐利和产业转型的背景交织下,大量的资源蜂拥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然而我们认为,新兴*普遍都不具有完备的造车实力,产能严重过剩和低端产能无序发展是必须予以杜绝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讲,新的投资管理管理和生产资质准入再次构建了更高的门槛,对于行业下一阶段的健康发展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利大于弊。

一、总体情况:肯定成绩、严控产能二、新旧对比:更合理、更清晰、更严格一是前后矛盾。前面将插电式混动归为燃油车,后面第八条的表述中又将插电式混动归为新能源车,这样不严谨的措辞实在不应该在*政策中出现。二是新建/扩能动力电池不能缺乏安全考核。电动车安全重要性无需赘述,而动力电池的安全表现又是重中之中,征求意见稿中对此专门设计了安全考核指标,要求规定时间内不能发生安全事故,但正式文件中将其直接删除。诚然,动力电池安全事故要区分对待,但至少要保留生产安全事故的考核,这一点是新政策中最大的不足,未来若发生事故,约束条件不完善容易引起诟病。

汽车是集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于一体的典型支柱性行业,同时又关系到道路安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因此,国内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始终处于严控态势,以确保行业规范化发展。

是新建/扩能动力电池不能缺乏安全考核。电动车安全重要性无需赘述,而动力电池的安全表现又是重中之中,征求意见稿中对此专门设计了安全考核指标,要求规定时间内不能发生安全事故,但正式文件中将其直接删除。诚然,动力电池安全事故要区分对待,但至少要保留生产安全事故的考核,这一点是新政策中最大的不足,未来若发生事故,约束条件不完善容易引起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