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车主们 你们都是多少公里一保养啊?

问题描述:

A3的朋友们你们都是多少公里一保养啊。4s店说6个月或者6000km我看保养手册是1年或1万km啊。。

一般来说,大保养以小保养为基础,这两种保养交替进行,时间间隔因汽车品牌差异、车辆受损情况有所不同。TIPS:按照年限,还有哪些部件要换?第1-2年:在最初的两年,新车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大部分车要更换电瓶,两年也是制动液的强制更换期限。第3年:可能要更换刹车皮。那些喜欢猛力踩刹车的车主,其汽车的刹车皮肯定磨损得比较厉害,寿命也比较短。第4年:这时可着重检查车子的避震器,可能要更换,包括避震器及其弹簧和板簧。第5年:看看正时皮带是不是该更换了。当然,更换正时皮带最主要的参数是行驶里程,而不是用车时间。汽车里的一些“油”、“水”,怎样管理?1.汽油:勤看仪表盘上的油表,不要让油表到底再去加油,油量太低的话,会损耗汽车的零部件。加汽油采取就高原则,就是质量越好的汽油,对于保养车辆越好。现在一些小地方加油站的油质较差,所以自驾游或跑长途时,要在大城市的正规油站加油。2.机油:一般而言,机油消耗并不多,更换周期为5000公里。国外进口机油的使用时间更长,有的达到1万公里才需要更换。机油有很多种类,诸如蓝壳、灰壳、金美孚等等,一定要选择质量好的机油,对于保护汽车发动机有好处。3.防冻液:谨记全年都要使用防冻液,哪怕是夏天!因为除了冷却的功能以外,防冻液还有夏天防沸、除锈、除垢的作用,能减少水箱的腐蚀,保护发动机。不同品牌的防冻液不要混用,一般两年更换一次防冻液。特别提醒通常情况下,所选用的防冻液的冰点一般应低于当地最低气温10以上,以备天气突变。有的多效防冻液,其冰点范围在-25到-50之间。居住在南方的车主,冬天自驾去北方游玩,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车子使用的防冻液,是否达到北方地区的车辆防冻需求。如不慎把发动机冻住就糟糕了。汽车中涉及到的“油”、“水”很多,其他还有刹车油(厂家一般要求5万公里左右即进行更换)、转向助力油(10万公里左右即进行更换)等等,查看自己的随车保养手册,就可以了解其更换周期,因车型不同、驾驶情况的差异,实际更换周期也不同。汽车长期泊着不开,就不需要保养了吧?汽车长期搁置不用,也需要保养。首先,蓄电池会天然放电,解决方法就是在停驶时把电池送到修理厂充电。同时,车辆的润滑体系失油,处理的方法是换上高品质的机油,能使机油附着于零部件的时间更长。通常轿车自重一两吨,长期搁置的车辆,避震体系硬化,会使绷簧和避震筒的效果减弱。有的车主会给车子罩上车罩,这时,一定要选择高质量的车罩。当车罩外层遭受风吹雨打时,劣质车罩的内层也会重复抽打车漆,在车身上划出很多道细微的划痕。长时间不开的车子,第一次重新启动时,不妨怠速工作15分钟以上,就是刚开始行进的15分钟内,时速最好不要超过40公里。日常保养注意点1.检查轮胎及其胎压有一家知名幼儿园的家委会开会时,提出一个建议,就是要求校方定期测量校车轮胎的厚度,确保行驶安全。车子开久了,轮胎就会磨损,从而影响其抓地力。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进收费站、休息区前,地面上会有一系列减震带,车子行驶至减震带前,就要减速,这样可以减少轮胎的磨损。平时开车时,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避免紧急刹车,能够延长轮胎和刹车灯的使用寿命。另外,还要注意轮胎的胎压,合适的胎压可以减少路面振动,增加驾驶舒适感,并且节油。2.检查底盘在常规保养中,4S店的工作人员会帮车主检查底盘的一些部件,如刹车盘、刹车片、刹车管路、转向拉杆球头、避震器等等,这些都要靠专业人员来做,但车主日常行驶时,也要注意车子开动时是否有异样的声音。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颠簸震动,天长日久,许多部件会松掉。有一个车主在行驶的过程中,听到“哒啦哒啦”的声音,停下车检查,竟然发现车子底盘的护板耷拉下来,赶紧将车子开去维修点紧固。现在流行自驾游,若在湿滑泥泞路段上行进,泥浆会溅到底盘上。若是到一些路况不太好的地方自驾,底盘也会受刮擦。因此,要做好底盘的清洁和防锈保护工作。在日常行驶过程中,要竖起耳朵,听听车子的内部、底盘是否发出异样的声音,包括发动机发出的声音是否正常等等,也有助于及早发现问题,对汽车进行养护,确保行车安全。3.由外而内,清洁汽车车子脏了就要清洗,清洗的时候要注意,千万别一洗完车就停到车库里,清洗时残存在车内的水分挥发不掉,会对汽车造成损害。除了洗车,还要清洁汽车的内部,诸如汽车坐垫、汽车方向盘套以及汽车脚垫等易脏物品,防止细菌孳生,影响车内空气。空气滤清器和空调滤清器的清洁工作更不容忽视。现在的空气质量差,要按保养周期定期更换空气滤清器,还要注意空气滤清器的清洁。若空气滤清器过脏,将使进入气缸内的空气量减少,造成汽车的动力性能下降,速度提不上去。空调滤清器也应定期清洁或更换,不然堵塞的滤清器会使进入蒸发箱的空气减少,空调虽然开得很大,但依然感觉不凉。空调滤清器太脏,还可能导致车辆有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