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提车啦!各位车友进来!?
大家提新车后有什么要注意的。磨合期上高速要留意什么?验车要留意哪里?车友们来提个醒。感激不尽啦!
首先对照车辆合格证书,车驾号,动力号码,出厂日期等一一校对。对车辆外观检查环车检查,有无油漆刮损,碰撞。然后可以让服务人员开车直接上提升机,同时检查底盘,有无碰碰撞刮坏痕迹或底盘渗漏油。自己如果内行就自已起动发动机,听听有无异音杂音,如果自己不熟悉,可考虑带个懂车朋友一起去共同检查。检查各电动设备。电动窗,电动后视镜,天窗等。仪表板上各种仪表应齐全有效,象形图案能准确理解,易于识别。座椅表面应清洁完好,无破损、划伤。座椅调节系统正常准确随车工具是否齐全等等
提车注意检查各种信息和车况,别提了一辆问题车,或者库存车等,再换就没有可能了1、核对铭牌:核对铭牌上的排汽量、出厂年月、车架号、发动机号等内容,合格证上的号码必须要与车上的发动机号、车架号 一致。2、车身漆面:仔细察看各处漆面,尤其是一些容易在运输过程中被刮层的部位。车表面颜色应该协调、均匀、饱满、平整和光 滑,无针孔、麻点、皱皮、鼓泡、流痕和划痕等现象,异色边界应分色清晰,同时还应该确认没有经过补漆。3、车窗玻璃:检查玻璃有无损伤和划痕,重点检查前挡风玻璃的视觉效果。4、轮胎部分:查看轮胎是否完好,没有磨损,有无裂痕起泡现象。查看轮毂是否干净、完美,没有凹陷、划痕。还应该询问或 者实测胎压,新车胎压一般比较高ssss忘记调整,一般建议2.4到2.6之间如果是盘式制动器,还应该检查制动盘是否完好,不应有 明显磨损和污物。5、底盘部分:检查汽车有无(冷却液、润滑液、制动液、电解液及制冷液、油路)泄漏现象。此时,一并检查机器各部位是否 有漏油现象。如果发生泄漏,从车辆长时间停放的地面上、底盘上的一些管路和凸起处可以看到渗漏、油渍的痕迹。如果条件允许 的话,不妨到彻底下看看地盘是否有刮碰伤痕,管路是否有明显不合理的地方。6、发动机舱部分:比对发动机号,检查发动机舱内是否干净无油渍,是否有生锈的地方,然后怠速的时候听听是否有异响。7、内饰部分:查看行驶里程,新车仪表盘,导航屏幕都有原厂保护贴。查看座椅是否有破损、摩擦。开启天窗,查看天窗是否有异响8、各种车辆证件检查,购车发票,车辆合格证,三包服务卡,车辆使用说明书等
磨合期一般在3000公里以内,磨合期需要注意几点;1、避免紧急制动:紧急制动不仅使磨合中的制动系统受到冲击,还会加大底盘和发动机的冲击负荷,在初次行驶的300公里内,最好不要紧急制动。2、避免负荷过重:新车在磨合期如满载运行会对机件造成损坏。因此在初次行驶的1000公里内,一般载重量不要超过额定载荷的75%-80%。3、避免过早换油:汽车初装油是磨合期专用的润滑油,机油粘度低,散热性好,清洗性、抗氧化性能优越,有些还加入了有利于磨合的研磨剂,所以磨合期机油只要按照厂家规定的时间换就行了,不要过早更换。4、避免起步不热车:新车在起步前一定要预热,所谓预热实际是给发动机一个充分润滑的时间,尤其是涡轮增压车型要先预热才能起步。5、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转速行驶。新车可以上高速,也可以跑120的,但是要变换着车速跑,也就是不让发动机长时间保持一个转速,高速上不超速即可,保持发动机转速在3000转一下。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满意请采纳!
车辆检查部分:1.检查车辆外观,生产日期;.检查所有的前后灯,检查各车门开关情况;2.检查钣金接缝和轮胎情况;3.检查电器系统控制的设备:后视镜、暖风、空调、喇叭等;4.座椅内饰检查主要还是靠看;5.后备箱。看看后备箱物品是否齐全,包括:备胎、千斤顶、拖车钩、扳手、三角架。6.车底。有条件的话把车升起来,看看发动机油底壳和变速箱是否有渗漏油;7.发动机舱检查:清洁情况,冷却液、刹车油是否缺少。随车文件:(一)国产汽车的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二)使用国产底盘改装汽车的机动车底盘出厂合格证;(三)车辆一致性证书,或者进口汽车产品特殊认证模式检验报告;(四)产品中文使用说明书;(五)产品保修、维修保养手册;(六)家用汽车产品“三包”凭证。磨合期注意事项1.尽量不要紧急制动:紧急制动不仅使磨合中的制动系统受到冲击,还会加大底盘和发动机的冲击负荷,在初次行驶的300公里内,最好不要紧急制动。2.负荷不要过重:新车在磨合期如满载运行,会对机件造成损坏。因此,在初次行驶的1000公里内,一般载重量不要超过额定载荷的75%-80%。3.跑长途:新车在磨合期内跑长途,发动机连续工作的时间就会增加,易造成机件磨损,建议跑高速时候只要120时速转速不超3000转就行,如果超3000转考虑降低车速,控制转速在3000转,长途行车遇到服务区就停车休息十分钟左右。4.过早换油:汽车初装油是磨合期专用的润滑油,要求机油粘度低,散热性好,清洗性、抗氧化性能优越,有些车厂还加入了有利于磨合的研磨剂,所以磨合期机油只要按照厂家规定的时间换就行了,不要过早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