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消费者在选购电动汽车的时候真的在乎续航里程吗?
首先声明:本篇文章只限讨论纯电动汽车,无续航里程的插电混动汽车不在讨论之列。现阶段消费者在选购电动汽车的时候肯定是在乎续航里程的,但是三百公里的续航里程和五百公里的续航里程差别不是太大,除非续航里程能够提高到千公里级别的水平。为什么?因为里程焦虑不是担心电动汽车无法满足自己大部分日常出行需求,而是担心无法满足某些小部分意外出行需求。例如,一个上班族,工作日的上下班所需的续航里程一般会在一百公里以内,这种使用场景大概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的概率。但是给他一台续航里程两百公里的车,让他开去上班,他心里还是会有焦虑。因为除此之外还存在百分之十的意外情况,假如今天领导叫他去机场接个客户?假如今天回来家里的充电桩坏了?假如周末小孩想去附近的城市玩一下?道理是类似的,就算给到现在量产车型续航里程的最高水准500公里,同样会出现这样的焦虑,除非是能达到千公里级别,那我开一整天电都可以支撑的水平,我才能完全放心。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其实不在于车,而在于充电基础设施。假如现在全国的充电基础设施密度能达到现阶段加油站的水平,充电速度能达到或者接近加油时间,就算一台三百公里续航里程的车,相信消费者也不会存在里程焦虑的问题,所以之前美国运筹学和管理学研究协会Informs对36664位受访者针对“电动车最佳续航里程”对美国消费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认为 “大力发展短途电动车的充电基础设施”远比“努力提高电动车续航里程”的呼声要多。这是因为目前电动车还是定位于“城市短距离用车”,即使电动车续航里程超过了200英里,但长途驾驶时受制于充电站的短缺,依然让消费者不敢贸然出城。但是,建设如此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建设商业性的充电站需要前期的大量投入,包括电网改造、土地使用费用、硬件设施等等投入,关键是现阶段电动汽车还没与普及,目前电动汽车的国内保有量还不到汽油车的百分之一,使用率极低,回报周期太长或者说充电收入都支撑不起日常充电站的运营费用,缺乏商业上的盈利空间,是导致商业主体没有进入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前期的社会公共充电站主要是整车厂或者国家电网建设的为主,而且前期由于充电接口标准不一致也浪费了很多精力和财力。另一方面则是充电速度了,目前主流的快充速度也要半小时充三百公里的续航,半小时对于习惯开油车的用户来说还是太长了,而且半小时的时间占用充电资源太长了,容易形成排队等充电等情况的发生,从而导致充电设施使用率低下,无论是从车主用户体验来说还是从充电站盈利角度来说都是极其不利的。所以,与其说消费者在乎续航里程,我觉得目前选购纯电动汽车更在乎的应该是充电设施和充电时间的问题,只有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消费者才会对续航里程彻底打消顾虑,这时也是电动汽车普及到千家万户的时候。
肯定必须的,因为,南方能稍微好一点,北方,比如黑龙江,零下三四十度,如果电动车没有相当的续航里程,冬天如何?首先要消耗的是暖气,大家知道,制暖比制冷消耗的更多,所以充满电,一部分寒冷抵消,一部分制热,一部分才是动力,续航不就是这几部分的综合么?南方、北方气候不同,在乎续航的肯定是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