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生产资质,由什么决定?

纵观这15张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得主,既有我们熟知的北汽、奇瑞新能源等知名车企,也有因获得生产资质“成名”的敏安、速达等此前不为人知的企业。除了传统的生产企业之外,还有在行业“潜伏”多年的其他企业。从具有低速电动车背景的陆地方舟到商用车跨界的长江EV,再到从零部件供应商成功转型的万向汽车和造车新*的前途和云度,还有最近的江淮大众合资品牌。虽然拿到手的都是同一张生产资质,但他们却在技术、资本上各有所长。去年3月份,发改委给北汽新能源发放了第一张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时隔两个月后长江汽车又斩获了第二张资质。当大家开始热议第三张花落谁家的时候,等了五个月才确定长城华冠。然而,时隔数天又放出第四张资质,此后发改委对资质的发放速度明显加快。去年12月,发改委发放两张资质后,抢在春节前又发放了三张。至此,发改委一共发放了10张电动汽车生产资质,同时也标志着造车企业生产资质进入密集发放期。从10张电动车生产资质的发放情况上看,多数企业对新审批制度政策由最初的观望到积极参与。这十家获得电动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除了北汽和奇瑞新能源两家耳熟能详的“前辈”之外,其他的例如江苏敏安、重庆金康、国能新能源等不外乎都是近几年才出道的“新人”。在到今年2月份开始发改委几乎是以每月一张的速度分别给兰州知豆、河南速达、浙江合众、陆地方舟和大众江淮发放了生产资质。至此,发改委一共下发了15张牌照。从发牌的速度来看,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似乎很容易?其实不然,就好比拿最近火热的选秀比赛来说,海选的人总有那么多,可真正留到最后的却屈指可数,如果想要拿到资质,其中还得过两大关卡。首先得满足《新建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这只是决定你能否通过发改委“面试”的基本条件。如果顺利通过面试之后,就得开始准备材料申请上报等工作。最终工信部会根据你的“能力”进行最终的“复试”考核。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的投资政策将更加利好于传统车企,征求意见稿中释放出鼓励传统车企通过股权投资,开展兼并重组和战略合作,联合研发产品。明显提升了新造车企业的投资门槛。发改委针对新建独立纯电动汽车企业投资管理项目的法人和股东股权做出了明确规定。比如所有股东在项目建成且产量达到建设规模前,不撤出股本;股东现有的新建纯电动汽车企业投资项目均已建成,且产量达到建设规模,不存在违规建设项目;主要股东股权高于三分之一的,自有资金和融资能力也需要满足一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