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皮越厚越安全?这个答案完美帮你解答
“××车型车皮比较厚实,摸起来就让人觉得安全放心,不像有些车型车皮薄得一按一个坑”。经常有这样的观点为不少消费者所乐道,甚至于有些4s店的销售人员把它也作为推销产品的一种理论,但这种观点是对汽车安全的一个严重曲解,是不了解汽车安全本质的一种表现。
我们能够摸到的车皮无外乎车顶、发动机罩和车门等,这些都属于车身的覆盖件。在碰撞中这些部件发挥的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如果只是靠它们的话,车肯定会被撞成一堆碎铁。而好的车型之所以能在碰撞后保存完好,是因为在内部还有更为关键的结构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安全车身结构。
这部分结构承担了吸收、分散碰撞能量和抵御变形的功能。安全车身在抵御碰撞的关键部位(如A柱、B柱和C柱)采用高强度钢板,其强度最高能达到1000Mpa以上,远远高于车身覆盖件的强度。
安全车身除了关键部位的高强度以外,其结构是否合理也很关键。在C-NCAP的碰撞试验中,我们可以看到,推出年代越久的车型,由于设计水平较低,因此其得分往往越低,而车型越新,安全水平也就越高。
以C-NCAP试验为例:马自达6睿翼看起来车皮很薄,但其安全车身却采用了强度高达1480Mpa的超高强度钢板,不仅降低了车身质量(提高燃油经济性)也对汽车安全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C-NCAP的测试中,该车三项试验后乘员舱结构均保持稳定,车内假人受到的伤害很小,最终以高分获得了5星级评价。
郑州日产奥丁是一款外形硬朗的SUV车型,其车皮摸起来非常皮实,按照“车皮越厚越安全”的观念应该属于“安全车型”之一。但在C-NCAP的测试中,该车却露出了马脚。正面两项碰撞试验后,该车均出现非常明显的变形,车内假人受到较严重伤害(正碰头部得0分)。究其原因,是因为该车推出年代较久、车身设计比较落后,内部结构的吸能、分散和抵御变形能力不够。
结论:汽车安全看不到、摸不着。可以说用料越足越厚道,但不能通过钢板厚薄来定安全。
就怕有些车车皮薄,安全性也差
同意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