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化”杀死中国SUV,谁买谁交智商税?
2019年车市的“上半场”刚刚尘埃落定。尽管大部分车企还未发布6月以及上半年销量数据,但数据十之八九不会“漂亮”,市场态势的大局已定。
不过,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主机厂朋友抱怨说,车子都要赔本卖咯,消费者依然不埋单;但买车的朋友却说,现在车子好多,买个合适的好难、“挑花眼”。而这种“怪象”在SUV市场格外明显。
前几天一个南方的亲戚打算买车,问十三万以内家用,要能越野,还要耐用,而不是只是单纯的有一个能越野的样子。在这样的一个条件下,选来选去,入围的只有哈弗H5一款车型。最终,买且只能买一辆哈弗H5。
SUV是拉动中国品牌销量的重要引擎,在2011年上市的哈弗H6火了之后,中国品牌都纷纷效仿开始大肆进军SUV市场,如今也有8年的时间了。
如今,粗略统计,中国品牌SUV车型超过了160款,而在这160款中,大部分为城市SUV,硬派SUV寥寥无几。但中国品牌轿车车型数量只有90款。这两组数据的对比,也充分说明一个问题,SUV市场产品同质化的严重性。
在高速发展十余年后,现在城市SUV已然不是老CR-V时代的破局者形象。横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的承载式车身平台运用,大幅度的降低了城市SUV的技术门槛,伴随着大量新产品的涌入,尤其是各个自主品牌在经历了中级轿车失败之后的SUV转型,使得城市SUV市场也迅速的进入了同质化的阶段。
举例来说,预算12万元,我是买一辆哈弗H6、吉利博越、荣威RX5、广汽传祺GS5、长安CS75……,还是买一辆奇瑞瑞虎8呢?我想12万元预算买SUV,估计会有不下20款车可以参考,但是产品力大同小异。
在快速布局SUV产品的思维下,绝大多数的本土品牌SUV逐渐进入到了这样一个怪圈——过度的去强调外观设计、内部空间以及内在的装备,而忽视了作为一辆SUV应该有的精髓——多场景的适应性。
于是,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情况是,全系两驱标配1.5T发动机的产品不在少数。出于空间的考虑,尺寸也是越做越大,但是能爬上去的坡也越来越少。当然,被牢牢记住的产品也开始变得寥寥无几。
比如说,我们来做个测试,下面这两张图是在今年上海国际车展上某两个本土品牌发布的中大型SUV概念车,明年就会推出量产版。你能记住其中的哪一个?
在严重同质化的趋势下,SUV市场的整体下行,还真不能怪市场。要怪,只能怪自己的产品跟不上市场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的节奏。我要的是可以上班城市通勤、周末郊外撒撒欢儿的SUV,你却告诉我3D小人会跳舞,真的不错……
随着城市SUV的大红大紫之后以及普及完毕SUV概念后,消费者开始对硬派SUV产生浓重的兴趣。比如说,炒到20万+的铃木吉姆尼、哈弗H5换代备受关注,都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个性化+性价比突出的真正驾乘体验好、性能卓越的产品正在变得稀缺——这一点从轿跑型SUV开始越来越多,和硬派SUV的被关注这两件事上,就可以看出端倪。
从2018年开始,本土品牌的轿跑SUV开始密集的推出,包括哈弗F7x、吉利星越、长安CS85在内的车型构成了本土品牌轿跑SUV的第一阵营。在这一类SUV里,中庸的形象已经不再是重点,相反,高性能的加速表现成为了主打的卖点。
在哈弗F7x以及吉利星越的产品架构中,用于强化车辆操稳性能的四驱系统也开始出现在了高配车型上,全系两驱的时代在这些车型上,已经开始成为了历史。
而硬派越野车的关注度则从来都没有减退过,各大门户网站中关于四驱、越野的选题总是可以获得最多的阅读量,而媒体圈的大咖们也更热衷于以穿越之类的题材一次又一次的去撩动读者的神经。
结合这些迹象来看,我倒是不认为眼下SUV市场正在经历的销量下滑,真的就是市场缺乏驱动力的原因所致。相反的是,这一轮销量的下滑,将会成为加快SUV产品朝着更加极致的产品力发展的一个起点。在可预见的未来里,谁率先实现了四驱系统的装车率提升,谁就会占据SUV市场的主导权。
一定角度上说,连续十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汽车消费有着巨大潜力;即便进入存量时代,换购、增购的规模依然相当可观。之所以舆论仍然不断围绕“寒冬来了”做文章,主要还是站在了主机厂的角度。既然寒冬来了,那为什么有的品牌保持着不错的正增长、有的车型销量不降反升呢?
中国品牌的发展与壮大依赖于城市SUV产品,但面对未来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需求理性以及差异化的趋势,如何快速应对是重中之重。如前文所说,中国品牌人人都能造城市SUV,但能造硬派SUV的寥寥无几——物以稀为贵,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