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频频自燃,这背后究竟有哪些原因?

三元锂电池的不稳定性:高于200度就有可能燃烧,一点就着,同时会释放出氧气,造成类似于火药的 热失控。一旦着火短时间内会爆燃。热失控,俗称就是失火了、爆炸了。失火,肯定是有原因的,主要有以下3种:机械:碰撞挤压、针刺。电池的正极、负极、电解液是有序组合的,碰撞挤压、针刺等状况是打破有序组合,发生内短路释放大量的热,从而引发热失控。电:长期内短路、外短路、过充。长期内短路可理解为电池老化的一种形式;外短路可能由错接、进水等引起;过充很好理解,就是充电充多了。热:接头松动内阻大、车辆起火加热电池,引发电池热失控、二次爆炸。一般来说,电池着火了,逃不过机械、电、热这三种诱因。但电池从正负极材料到装在行驶的汽车上,经过了电池厂、Pack厂(有时候电池厂或主机厂兼做Pack)、主机厂等好几手,如果发生了自燃事故,那到底是谁的水平不行、谁粗心大意了,我们该问责谁呢?材料层面:正极材料、电解液、负极材料构成了电池单体,材料本身就决定了这种电池有多大的危险。打个比方,如果是NCM三元锂电池,不管是宁德时代造的、还是不知名三流小厂造的,只要持续过充,都会自燃;而如果是铅酸电池,那么即便质量差一些,过充也不容易自燃。单体层面:单体设计、生产质量。三星Note就是因为单体设计过于激进,受挤压后导致内短路而起火爆炸。而特斯拉所用的18650电池,一般都会设计有CID(电流中断装置)、PTC(可恢复保险丝)等安全装置,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使用NCA材料的风险——材料层面的先天缺陷,可以在单体层面来弥补。Pack层面:Pack就是所谓的“储能装置总成”,俗称电池包。电池包要做好机械设计、防水设计、高压安全设计、防火阻隔等,以保护电池远离碰撞、挤压、针刺等机械滥用,远离进水短路、错接等电滥用,远离接头松动等热滥用。

一、内部有涉水的痕迹。电池包的密封条严重变形(推测是设计问题),并未达到密封的预期效果。电池包底部,有明显的三处电弧击穿。二、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压差,但是BMS电池充电并未停止。直至温度在10秒之内迅速上升至45℃阈值,充电停止。此时电池静态压差已经超过500mV,随后通讯中断,发生了自燃。三、电池包内部温度在20秒内,从34℃上升至113℃,随后通讯中断

电动汽车易自燃,是由于我国电动汽车的电池一般采用的是锂电池,因其拥有体积小容量密度高的特性,这也符合了当下电动汽车轻量化的要求 。然而锂却是世界上最活泼的金属,锂金属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激烈的氧化反应,从而产生燃烧和爆炸。所以当锂电池由于防护措施老化或者受到外力破坏时,锂金属与空气接触后极易产生燃烧情况 。除此之外,路面高温和线路短路也是电动车汽车燃烧的诱因之一,因此电动汽车千万不要私自改动线路,进行充电操作时,也一定要严格按照充电操作规范进行 。建议:电动汽车停车的时候,应尽量选择阴凉地方停放,并针对电动汽车的电池、线路、底盘等进行定期的检查检测,发现存在线路老化,安全隐患的零件要及时更换,万不可心存侥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