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车评人在本田机油增多事件中集体失语?

之所以这么说不是推卸一个车评人的责任。只是作为一般的自媒体运营团队,背后的技术团队也仅限于试驾评测以及推荐推广,但是并没有强而有力的技术团队对故障问题进行分析,只能依靠现有的资料对事件进行判断。目前针对本田的机油门事件国家质检总局已经发声,车型涉及CRV、URV、冠道、思域、杰德等本田全系匹配1.5T动力的车型已经系数召回,问题已经跃然纸上只是相关利益团队进行了有效的反击。关于机油门事件从长安到本田一直持续关注并且跟进发帖,奈何传播力度不足以及对立面的手段和财力远胜太多,往往迅速被淹没。所以近期也不愿意在提及这些事情,这些其实都不是真正让人伤心的,真正让人恼火的是日粉真多。几十万台事故车的召回,很多人还美其名曰企业有负责的态度才召回,心里真是,如果发生严重事故之后可能就不是召回这么简单了,有态度的企业不会推出这种低劣的产品,尤其是一家日本企业更是让人感觉恶心。日本车的全球化不否认有技术的储备,但是问题出现也不能因为全球化作为噱头掩盖事实,全球化的区别对待也是显而易见的。日本汽车技术发展的速度超过中国汽车工业有历史原因,也有日本美国老大哥的支持,这些不深究。就事论事,这次机油门事件本田应该在解决这几十万台车的故障之后退出中国市场,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欧美或者日本本土,后果可想而知。如果同样的包容之于自主工业,中国车早就位列全球第一阵营了。

题主说的车评人应该是可能是大家印象比较熟悉的自媒体人,像38号,陈震,颜宇鹏,杨力等等,这些人有自己的特定的粉丝用户。其实对于本田机油门事件都有说过,自媒体人主要的就是抓热点,都不会放过这样的热点新闻。一方面这些自媒体人语言不能过于激烈,毕竟和很多车厂都有一定的商业往来。所以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只能描述的比较委婉,不可能像很多车主一样,畅所欲言。另一方面是自媒体人不是汽车工程师,更不是发动机工程师,车评人主要对车子试乘试驾,向消费者说明车子静态和动态的乘坐感受。而这些类似的问题,官方没有给出具体的技术数据以及公告时,这些自媒体人也不好下结论。车评人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需要更多的车评人以及汽车自媒体去给广大车主传递有价值,真实的信息。

这么大个事,车评人哪敢随便说,说了以后谁发工资?以前收入靠大众,现在收入要靠本田啊。如果是标致、雪铁龙、DS,那每个车评人都会来调侃几句,因为法系的公关队伍跟猪一样的,法系从不给车评人口粮,不让人活滋润,那最后自己也要破产。有的车评人就是念稿功夫不错,哪会评什么,只要长得好看供人欣赏就行。有的车评人主要且只会谈感受,座椅有没电动调节,开着是软是硬,电动吸合功能很爽,天窗能打开多大,轮胎是什么牌子的等等,就像是代你去现场看车一样,而对机械设计原理是基本不懂,所以为什么机油会变多就算他们从圈里了解到了也不会在大庭广众说,因为要考虑自己在车评圈的角色(懂的人都失声,不懂的也不想充老司机)。然后重点是平台,现在许多车评人都得依靠与平台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而平台如果有意克制自己不让该文章有流量,那么就不会推荐到首页,不会出现在显眼位置,即使有些车评人写了,也受众不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