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目前发展的现状怎样?

问题描述:

盖世汽车:国外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目前发展的现状怎样?有哪些领先国内的地方?段志辉:国内外的电动汽车差距不太明显,实际上主要是在电池和动力系统集成,其它方面差距不大,其它差异都是相对较易缩小的。混合动力方面,国内外还有明显的差距。原因主要在于,国外发动机和变速箱等相关技术是整体集成的,这方面中国的底蕴还不够足,比如阿特金森专用发动机,将发动机的热效率从35%提升到40%-42%。再比如变速箱,中国在三、四年之前才开始量产自己研发的自动变速箱。在此基础上,去发展混合动力选择余地比较小,技术支持比较弱。这些原因造成了中国的混合动力这方面动力系统比较弱。但我们现在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除了比亚迪、荣威还有很多车企做出来混合动力,奇瑞、科力远分别做出来和国际主流技术相同的混合动力,这就说明我们的技术还是在进步。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非插电混合动力目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相关财政补贴,这样非插电混合动力和国外的差异就更大了。但是没有关系,因为混合动力不管是否插电,其关键技术是没有太大差异的。所以,现在国家通过财政补贴来支持插电式混合动力,等财政补贴退坡之后,也许这方面技术又会转移到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方面是共享的。盖世汽车:这些技术路线各有何特点,未来应按何种模式发展?是否有所侧重?段志辉:据我判断,电动汽车未来也许会走两种极端,一种是像特斯拉这样酷炫兼具高性能的,国内也可能会出现类似的一些品牌;还有一种会应用在中国广大的乡镇,目前很多乡镇对电动汽车有很大的需求。最初我认为电动车成本高,不太相信电动车有市场。但是,有一次我到乡镇去,发现有大量三轮机动车,用低成本电动车取代这样的三轮车是有很大市场的。中国幅员辽阔,对电动车会有多层次的需求,很多人每天开十几公里不到,只需要短程代步,这部分市场也很大。还有,城市有大量的电动自行车,雨淋日晒,很不方便。将两轮电动自行车升级换成小型低成本的四个轮的电动汽车,驾乘者可以挡风遮雨,夏天还有空调,这部分将会有一定的市场。这种低成本电动汽车在短期内不会和长行程的传统汽车直接冲突,因为它们分别有对应的市场需求。插电式和混合动力技术大多数是一致的,没有太大的差异。总体来说,采用这种技术的汽车类似传统燃油车,加满油就能开。不像电动车,如果电池没电只能充完电再开,时间较长。所有的混合动力汽车,不管是否插电式,只要有汽油就可以不受限制的开。对新能源车的财政补贴退坡或取消后,*对新能源汽车的鼓励,很可能从诸如上牌照、限购等角度上来支持,这样PHEV插电式还能在一定时间内受到比较大的鼓励。目前插电式电动汽车比纯电动汽车成本要低一点,使用也更方便,加油后马上就能开走,家庭第一辆车很可能是插电混动车,而不是电动车。在油耗严格限制的情况下,非插电混合动力汽车会有其发展需求。国际上很多车企卖了上千万辆混合动力汽车,他们早就没有*补贴了,但是这部分还在继续发展。非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实际上能节省30%-40%的油耗,更重要的是除了降油耗外,对大城市的排放能改善很多。(来源:盖世汽车(上海)有删减)

“自主品牌做非插电混动已经很久了。上汽2010年就有混动750。”是么?2010年到现在至少7年了,请问上汽混动750销售了几辆,有数据么?并且,这个能否定“国内非插电混动与国外品牌存在明显差异”么?丰田双擎卡混雷混2015年10月后才上市,2016年7万多辆,2017年9.9万辆,上汽混动750呢?

插电混合动力目前只有依赖高强度的补贴,因为插电车的电池容量比较大纯电续航里程大,这就造成了车价要比普通燃油车贵很多,不补贴的话几乎很难有市场。而非插电混动的成本比较低,电池很小纯电仅仅2-3公里,这样与燃油车的成本差距很小,完全可以不依赖补贴而生存。

国外总体是落后于国内的,因为外国发达国家缺乏有力度的政策来扶持和支撑新能源发展,而发展中国家又没有资金搞新能源。唯一具备资金和政策优势的国家就是中国。所以未来只有中国能够引领整个世界的发展和前进。

楼主转贴里提到:1)国内外混动技术差异表现在:国外发动机和变速箱等相关技术是整体集成一体化的,加之阿特金森发动机让一般发动机效率35%变成最高达42%(自主混动架构还为组合“散拼”态,也无高效阿特金森发动机)2)奇瑞、科力远分别做出来和国际主流技术相同的混合动力(P2架构,动力分流架构)3)非插电混合动力与国外的差异就更大了(自主品牌实际还没有非插电混动产品在真实销售)4)在油耗严格限制的情况下,非插电混合动力汽车会有其发展需求。(乘用车销售的主部是传统油车,传统油车要油耗达标,非插电混动是切实可行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