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商业化趋近,低功率传导式充电路在何方?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何谓传导式充电,以及既然有低功率传导式充电,自然也会有高功率传导式充电,究竟这些说的是什么呢?其实抛开这些略微拗口名词的话,传导式充电无非就是EV或者PHEV通过电缆与充电桩连接充电这么一个过程。这种传导式充电目前分有两种,直流充电(DC)和交流充电(AC)。前者的优势在于有较高的充电功率(100kW以上),高功率传导式充电说的就是这种;而后者受限于车载充电机体积和散热条件的限制,往往功率分有3.3kW和7kW两种,可以理解为低功率传导式充电。正如文章标题所说,无线充电商业化趋近,尤其是2017年底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发布 《SAE J2954™ 轻型PHEV/EV无线电力传输与定位方法标准推荐性操作规程》,率先将世界范围内的无线充电标准传输功率提升至 11 kW (WPT3)这个可观的数字,虽然比起直流充电仍然相差甚远,但已经超出交流充电桩不少了。换言之,同样的充电时间,无线充电甚至能够比交流慢充电桩充得更快。而且无线充电不再受限于一对一传输电流,通过技术升级,实现一对多是没问题的。这比起慢充电桩而言无疑是莫大的优势。但无线充电要实现真正的商业化,还是有不少问题的。其中各大公司所采用的无线充电方式和标准并不统一:电磁感应式、无线电波式、磁场共振式都有各自的优劣,这就导致了无线充电设施并不能实现良好的共享,而且目前也无相关的法律来定下统一的标准。其次便是成本问题,抛开停车场等相关场所的改造费用不说,光是与无线充电相关的关键元器件都未实现大规模量产,线圈、电容等价格依然相当昂贵,无法大规模量产意味着无办法降低成本,还谈何商业化呢?况且,基建部分还得事先在地下埋好线圈,考虑到各大城市基本上已经很少新建楼盘或地下停车场,而在现有停车场内开挖装线圈,这个成本高得吓人。再者,无线充电的停车位对准仍有待成熟的解决方案。我知道各大厂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方案,放在展台上的效果看起来也挺理想的,像蔚来那种只针对自家车型的其实不难实现。但对于公共性质的无线充电而言,这意味着要做到适应各款车型的对准,其难度可想而知。至于被不太看好的低功率传导式充电,起码安全(无线充电的辐射问题仍然是平民百姓心里的一大阴影)、造价低、改造步骤简便、对电网影响少、布置灵活、技术简单成熟、传输效率高这些优点目前是无线充电无法企及的。因此,在未来10年内,低功率传导式充电依然是EV/PHEV充电的主力。至于商业模式上,其实可以与新能源汽车的生态相结合,除了进一步提高电桩的覆盖范围,还可以通过与市区商场合作挖掘和引流消费群等方式,提升电桩的使用率。我想在无线充电真正大规模商业化之前,低功率传导式充电依然大有可为,路还很宽,只是尚未找到合适那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