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自燃的风险系数增高?
厂家一方面提高电池容量和电池密度,是不是意味着自燃的风险系数越来越高?消费者如何避免电动车自燃
续驶里程,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电动汽车的性能,也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用车感受。提高续驶里程的关键,在电池容量。电池容量越大,续驶里程就越长。增加电池容量,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电池数量和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可是,电动汽车的空间是一定的,单纯依靠堆积电池数量来提高电池容量根本行不通。所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就成了增加电池容量最有效的方法。我国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非常重视,2017年和2018年,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除了对续航里程有要求外,还针对能量密度和能耗系数提出了要求。2017年的能量密度最低要求只有90Wh/kg,2018 年则提高到 105Wh/kg。在政策的指引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越来越高。从2017年电动汽车推广目录看,电池能量密度基本上在120Wh/kg左右,2018 年上市的电动汽车所搭载的电池的能量密度基本达到140Wh/kg。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是不是越高越好?答案是否定的。的确,电池能量密度越高,电池容量就越大,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也越长。但是,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越高,其安全风险性也越高。研究表明,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越高,电池的稳定性就越差。也就是说,电池能量密度越大,安全隐患就越高。盲目追求高能量密度电池,或许会给电动汽车带来自燃的风险。引发电动汽车自燃的原因就是热失控,引发热失控的最主要的因素有机械滥用、电滥用等,说白了就是碰撞、短路、过放、过充、浸水等。车辆发生碰撞时,动力电池可能会在巨大撞击力的作用下,受到挤压,甚至有异物穿刺,使电池内部受损,引发自燃。短路比较好理解,线路持续发热,高于燃点就烧起来了。引发短路的原因有电线绝缘层因高温或摩擦破损、线路接头进水、浸泡等。一般来说,电池在BMS(电池管理系统)的管理下,是不容易发生过充过放的。不过凡事都有例外,万一BMS发生故障,过充过放就发生了。另外,高温天气,电池散热不容易,引发自燃的概率也稍高。国家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是很重视的,厂家在出厂前,会对动力电池按国家要求进行过充过放、浸泡、短路、挤压、穿刺等安全测试,完全合格才准予出厂。不过,凡事都没有绝对,或许也会有不负责任的工人会把不合格的产品错装。所以,为了避免电动汽车自燃,首先要选择知名品牌的车辆,相对来说,他们对产品质量的把控比较严格。其次,平时用车要注意安全驾驶,避免事故,不要轻易涉水。要按要求定期对车辆电路进行检测。用车时,切忌过放过充。第三,万一发现车辆又冒烟等自燃迹象,要立即断开全车电源,离开车辆15米以上,拨打救援电话。
错,现在新能源电动汽车自燃的风险系数在不断减小。随着之前出现的多起新能源电动汽车自燃事件的新闻出现,越来越多的车企对于新能源电动汽车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检查也更加的严格,不管是从电池制造企业还是新能源电动汽车造车车企来说,在电池制造过程中加大了对于电池质量的控制,使得新能源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根源上降低出现问题的几率,在造车过程中更是加强了对于整个汽车电路系统的安全性检查,这样的话就使得新能源电动汽车在自身产品方面大大降低了发生自燃的概率。而且现在随着很多电动汽车自燃事件的发生,越来越多的新能源电动汽车车主也更加的重视了使用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习惯,不管是在充电过程中使用规范的充电桩进行充电,还是避免自己在极端高温的状态下驾驶新能源电动汽车都是体现了新能源电动汽车车主对于自身安全的重视程度增加,所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新能源电动汽车发生自燃。其实一种新事物的出现肯定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就像新能源电动汽车自燃事件的发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事故发生之后反思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相信随着我们不断的改进,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自燃事件肯定会减少甚至消失。
其实纯电车辆的自燃主要问题出在保养上,因为特别是在春秋两个季节,电池的散热通风口需要经常清理,除尘,如果没有做到及时保养、除尘容易造成散热孔堵噻,造成电池高温引起自燃。
其实自燃不光可能发生在电动汽车上呀,新能源才迈步市场,收到的关注自然也更多一些,加上电动汽车技术还不够成熟,有些商家也是在打政策的擦边球,搞新能源转补贴,导致汽车质量不过关,发生自燃的可能自然也就大了些!
不会的,这个问题只能说在早期车型以及日常保养不到位的车型上会发生的比较多,由于现在生产的车型在质量方面都比较严谨,而且温控管理系统的加入也会让不安分的三元锂电池变得更加安全,所以如果你的车电池没有受过伤,只要日常勤保养还是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的。
一提到电动汽车很多人都会与自燃挂钩,这个问题只能说在早期车型以及日常保养不到位的车型上会发生的比较多,由于现在生产的车型在质量方面都比较严谨,而且温控管理系统的加入也会让不安分的三元锂电池变得更加安全,所以如果你的车电池没有受过伤,只要日常勤保养还是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