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超车还是夜郎自大,广州车展新能源爆发的背后,还有何问题?
其实准确来说是为了抓住机会,说弯道超车有些过了,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大家实际上并没有夜郎自大的想法,毕竟都是为了赚钱,也是为了快速抢占市场。而这一些,还是归结于新能源汽车的突然爆发。实际上这种爆发主要还是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政策推动不论是海外各国逐渐确定燃油车停售的日期,还是国内车企逐渐宣布要停产停售燃油车,都是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而且现在还有很多补贴,趁这个时候,各大车企势必更加快速的推荐新能源汽车。第二个:新兴车企越来越多的新兴车企的出现,让传统汽车也紧张了,所以干脆大家都开始玩新能源汽车了,于是也就造成了广州车上上新能源汽车爆发的效果。实际上都怕落后一步,而新兴车企的出现,则比政策推动的情况下更加速了新能源汽车的出现。第三个:市场就这么大早一天推出新能源汽车就能早一天抢占市场,哪怕车真的一般,最后没有抢到很多市场份额,但是起码在消费者眼中混个脸熟,真的到新能源汽车全面开花的那天,现在的推动比那时候几千万的广告还有用。所以说,很多车企都研究新能源汽车。这也是广州车展新能源爆发的主要背后原因。
广州车展,新能源汽车再次迎来小高潮,外界人士看来,新能源汽车业可以说一片大好,前途光明,照这样发展下去,超越其他国家也是分分钟的事情。那么,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真有这么强了吗?真的实现弯道超车了?新能源车未来将成为一个很大的增长点。以今年10月为例,狭义乘用车零售量共计195.0万台,同比下降13.2%。其中新能源车的销量达到11.7万台,环比增长19.1%,同比增长84.8%。光看这些数据,确实很光明。在细节方面呢?耐久度方面呢?新车开上两三年,车质量问题是否会集中爆发?实际上目前生产新能源车的自主品牌数量相当之多,一方面有政策主导的因素在里面,另外一方面也是行业趋势的推动。其中以新*车企最为突出,特别是早先的蔚来、威马,以及新晋崛起的天际、合众新能源,此外还有一大票可能并不出名的新*遍地开花,真让人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在品牌繁多的背后,也隐藏着乱象。虽然新*车企在智能交互和各种探索未来出行方面的可能更为火热,但实际上目前新能源的大头当属传统厂商,很多新*车企此前还面临产能限制以及产品完成度等问题导致了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传统燃油车落后于其他国家太多,无法追赶,能在夹缝里生存已经不容易了,而新能源汽车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让国内的企业有了种天高任鸟飞的感觉,再也不用被各种技术专利所捆绑阻隔,从销量上来看的话,目前“弯道超车”完成了,但是能否长久?那就要考量一个车企的品质了,产品耐久度好,口碑好,服务好,都是会加分的。如果在补贴政策下,销量提高了,当政策不再倾斜,销量是不是会出现大的反弹?会不会死掉一批车企呢?这种情况未必不会出现。所以新能源汽车任重道远,不能夜郎自大,还是稳步发展,追求品质,打造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才是王道,既然起步已经领先了,弯道超车,只要保持住优势,自然是水到渠成。
我国国产汽车行业与外国成熟的车企相比,在燃油车造车方面有一定的差距。虽然说近几年国产车也在奋力追赶,但十几年的努力与过百年的积累还是不能够同日而语。但是新能源造车又将国产车型与外国车企拉到了同一水平线,国产车型在新能源车型可以实现弯道超车吗? 所谓弯道超车,即是国产新能源车型在如今新能源造车势头之下全面超越传统外国造车行业。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新能源车型的展出已经突破记录。看起来势头不错,但这可以代表国产的新能源车型已经超越了外国厂商制造的新能源车型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虽然说在一些限行限牌城市当中新能源车型销量在总体销量占比有所提高。但是新能源车型所存在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类似于充电时间长与续航里程短的问题依旧存在。 并且二手纯电动车的保值率是一个大问题,电池回收之后的污染问题还未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已经影响到新能源车型的销量,要想新能源车型超越外国汽车制造企业,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国产新能源车型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但是像比亚迪和北汽却扛起了自主品牌的大旗,同时上汽、吉利、奇瑞、广汽和江淮也都紧随其后,步步为营,短时间内新*车企在体量上还是难以与传统厂商新能源相匹敌。合资品牌依旧坚挺,弯道超车为时尚早但是目前来看,合资品牌在传统汽车领域依旧坚挺,尤其是在三厢入门轿车、B级车和高端乘用车方面合资品牌的话语权还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像丰田的雷凌/卡罗拉双擎这样的混动或者插电混动车产品力仍然突出。本田的iMMD混动也仍然强悍,虽然吉利已经率先应用48V轻混动力系统但是从市场反应和各方面口碑来看比起合资品牌还是稍逊一些。更别说目前燃油车领域的差距还是不小。
新能源汽车起步仍然较晚,但是与世界同行相比差距并不是碾压性的,因为被视为中国汽车业“弯道超车”的机会,国家扶植力度也比较大。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说起新能源汽车成为热点并不只是因为环保问题,最初是因为出于节能的考虑。还有这几年油价飞涨,导致人们对油价的预期越来越高,而相对低得多的电力成本,催生了人们对以电为主要能源的新能源汽车的极大兴趣。尽管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每到冬天的雾霾让很多人心有余悸,但是在购车的时候人们又是非常自私的,新能源汽车不可能靠情怀发展,新能源汽车能做的,还是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质量,提升新能源汽车用户体验。当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水平和售价与传统的内燃机车差不多的时候,才能真正让市场接受。目前,电动车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电池技术不成熟,不仅成本高高在上,还面临续航里程不足的问题,并且还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生来就面向高端的特斯拉不断出现起火的新闻,更加重了人们对电动车的不信任感。现在的关键就是在电动车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才能够实现弯道超车
湃客认为,新能源车确实是自主品牌实现弯道超车的捷径,但是目前还没有完成弯道超车。相比较燃油车,新能源车的入门门槛较低,不然也就不会有各种各样的老年代步车了。但是想要做好一部新能源车很难,目前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大都依赖于成熟的供应商,比如博世电机、宁德时代电池等,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而且很多造成新*在宣传时往往侧重于豪华、智能、配置、服务等,对于核心的电机和电池甚至三缄其口,还有车企会出现不同供应商混用的行为。另外,部分造车新*由于缺乏整车生产经验,造出来的车在细节做工上不过关,未来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让人担忧。同时迫于融资、市场的压力,它们又不得不抓紧上市新车型,质量把控更加不容乐观。国外主流品牌还未大力开发新能源车业务,是不是就意味着他们也没什么实力呢?湃客之前统计了目前主流纯电动紧凑级家轿的“综合百公里耗电量”。可以发现,虽然日产轩逸·纯电的电池容量较小,综合续航里程也不长,但是它的能耗水平位居第一。堆电池容量谁都会堆,但是高效利用才是真本事。在新能源车领域,我们离弯道超车还有一段距离!
新*百花齐放,传统厂商步步为营实际上目前生产新能源车的自主品牌数量相当之多,一方面有政策主导的因素在里面,另外一方面也是行业趋势的推动。其中以新*车企最为突出,特别是早先的蔚来、威马,以及新晋崛起的天际、合众新能源,此外还有一大票可能并不出名的新*遍地开花。虽然新*车企在智能交互和各种探索未来出行方面的可能更为火热,但实际上目前新能源的大头当属传统厂商,很多新*车企此前还面临产能限制以及产品完成度等问题导致了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但是像比亚迪和北汽却扛起了自主品牌的大旗,同时上汽、吉利、奇瑞、广汽和江淮也都紧随其后,步步为营,短时间内新*车企在体量上还是难以与传统厂商新能源相匹敌。合资品牌依旧坚挺,弯道超车为时尚早但是目前来看,合资品牌在传统汽车领域依旧坚挺,尤其是在三厢入门轿车、B级车和高端乘用车方面合资品牌的话语权还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像丰田的雷凌/卡罗拉双擎这样的混动或者插电混动车产品力仍然突出。本田的iMMD混动也仍然强悍,虽然吉利已经率先应用48V轻混动力系统但是从市场反应和各方面口碑来看比起合资品牌还是稍逊一些。更别说目前燃油车领域的差距还是不小。目前说弯道超车还是为时尚早,从国内市场看,中国自主新能源车占比95%,德系和美系进口车占到4%。似乎自主品牌已经垄断国内市场,但是想要全面超越合资品牌冲击高端市场,各家自主品牌还得继续努力。同时自主与合资的份额的传统车4:6结构和新能源的自主垄断都是亟待改善,正确的发展应该是让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共同进步,毕竟只有一起推进才是稳妥做法。未来市场潜力巨大,脚踏实地才是关键当然我们也应该承认和肯定自主品牌近几年的进步和取得的成就,特别是随着传统燃油车销量寒冬的来临,新能源车未来将成为一个很大的增长点。以今年10月为例,狭义乘用车零售量共计195.0万台,同比下降13.2%。其中新能源车的销量达到11.7万台,环比增长19.1%,同比增长84.8%。体量上两者差距依旧明显,但是新能源车的提升却非常强劲,仿佛冬日里的一股暖阳,足够给到行业一个积极向上的影响。这也反映了未来新能源车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能否抓住这一机遇,还得看自主品牌自己了。但是对于自主品牌的赞美并非一味地吹捧,弯道超车有些急功近利的意味在里面,甚至于存在过分夸大其词的成分。的确,自主品牌已经正在崛起,但脚踏实地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至少在目前看来,自主品牌无论在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方面仍旧有许多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如果只是因为一点成就就沾沾自喜,那才是万万不可取的。毕竟不少品牌的退市和大起大落都成为了前车之鉴。此次广州车展看似自主品牌新能源独占鳌头,不过实际上传统燃油车和合资品牌还是相当坚挺。到底是否实现弯道超车,销量和市场占有率上是碾压了,但是在产品力、未来发展和高端化方面自主品牌依旧任重道远。希望未来自主品牌可以脚踏实地全面超越,而不是通过所谓的高销量来实现所谓的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