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三巨头争夺电动市场 能打得过国产吗?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再加上国内双积分政策的实施,使很多合资车型不得不发展新能源车型,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相对于早已布局纯电动汽车市场的自主品牌的车来说,日系三巨头能否争夺电动汽车的市场,个人认为现在和国产汽车对比还是有差距的,不一定能打得过国产品牌。 就目前看来日系的纯电动汽车也就是那几款车,在这里就以日产轩逸纯电动版本为例,他的续航里程仅仅只有300多km,而对于主流的国产自主品牌的纯电动汽车,都会超过400公里,有的车型会甚至超过500公里,相差这么多的续航里程,除非对日系车特别感兴趣,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感觉没有人会去选择购买,再加上补贴后的售价会高于燃油汽车。如果是日常通行在市区代步的话还是可以的,如果出远门的话肯定是不行的。 除了续航里程以外,对于油改电的汽车来说配置的话肯定没有国产自主品牌的配置高,包括很多主动刹车功能,可以说啊,在十五六万的价格买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常用的功能,或者稍微高一点的配置肯定是有的,比如说多功能方向盘,电动座椅肯定是具备的,但是对于日系汽车来说,这些功能不一定所具备,如果要是我去选择汽车的话,我肯定会选择国产品牌的新能源汽车。 如果拿现在自主品牌的燃油汽车和日系汽车相对比的话,肯定是有差距的,至少在耐用程度上以及寿命长没有日系车高,对这一点还是比较肯定的,但是如果涉及到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可以说自主品牌不比日系汽车差,虽然说和特斯拉汽车还有差距,但是除了特斯拉以外,我国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他的技术还是算先进的。在这里不得不需要提一下,荣威和比亚迪,它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以及纯电动技术,在国内都以及国际上都是数一数二的。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形势下以及国产品牌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布局来看,日系车想在短时间内取得很好的销量是比较困难的。
这个还是具体要交给市场吧,一般来说国产的车型在纯电动的领域,可以说耕耘多年,有着一定的市场的份额,并且无论在技术上,在车型外观设计上,也是比较有一定的优势的。当然了,日系的三个巨头在造车技术,品牌的竞争力等方面也是比较强的,可以说争夺纯电动的市场有很大的优势。目前部分品牌已经推出了他们自家的纯电动的车型,例如日产也推出了他们的轩逸的纯电动车。
在新能源领域里,自主品牌基本已占据半壁*,而合资品牌却迟迟未发力,在每月的销量排行榜上更是难见身影,这让大多数倾心于合资车的消费者,难以做出抉择。不过,好在近些年日系品牌还是比较积极,好比理念VE-1、日产轩逸等等,纯电产品虽少但销量依旧可观,此外,固执的丰田也相继推出了丰田卡罗拉双擎E 、雷凌E 插混系列车型,来迎接新能源市场。当然,丰田对于新能源纯电车发展“一开始是拒绝的”。早在2015年,丰田有宣布2050年混合动力车型将沾占据品牌销量的一般,其中插混、氢燃料动力为市场主导,至于纯电汽车则被丰田放在销量末端。为何会这么不待见纯电车?实际上丰田在1997年尝试过推出纯电车系,丰田RAV4 EV就是当时“试水车”,只不过当时各国对这块市场并不重视,导致销量无法迅速提升,几年过后基本投放给了租赁市场。而那会丰田所贡献的技术并不含糊,RAV4 EV搭载27kWh,续航能达150Km,且第二代与特斯拉合作的基础下,更换了锂电池,续航也有所增加,可以看出丰田并不是没有技术,而是没有找准市场的好时机。 日产轩逸: 补贴后售价:15.90-16.60万:实际上在全球战略中日产已推出过纯电车型聆风,该车无论是需要续航技术还是安全配置上,在国外俘获了一票粉丝,只可惜该车在华反响一般,最终一直未能引入国内市场。而聪明的日产选择以“油该车”的方式,推出轩逸纯电版车新品,这恰好弥补了新能源缺口,同时又不影响现有产品,一举两得。不过,对于当下自主品牌动辄续航400km而言,轩逸续航仅有338Km,似乎难以与国产抗衡,再者补贴后售价高于燃油车,在性价比上也无法去竞争,只能说忠于合资品牌的消费者,或许会考虑轩逸纯电。 理念VE-1: 补贴后售价:17.08万:本田在新能源上开辟了新道路,旗下产品并没有推出纯电车型,而是紧锣密鼓的推出另一合资品牌理念,而旗下首款车型便是VE-1。实话说,如果不是新品牌的力作,还真是差点当成缤智,外形上十分相似。不过,与日产轩逸想问题相同,面对高续航的国产车,理念VE-1的340km以及补贴后17.08万的开价,基本是与销量无缘,毕竟在电动领域上,没有能抗打的续航表现,也就等于没有灵魂的躯壳。综合来看,从混动技术来看,合资品牌有可能会是新能源领域的后居者,而从纯电技术而言,无论是造车新*还是传统自主品牌,现阶段的续航能力基本碾压,至于未来是否突破,估计合资品牌得突破创新,拿得出手的续航能力,以及心服口服的价格定位,或许能逆风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