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充电桩到底还需要建立多少才能解决人们的焦虑?
国内市场现在来说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已经很高了,而且随着新能源车的不断发展,充电桩也建立了不少了,但是人们还是存在充电焦虑的问题,那到底还需要在国内建立多少充电桩才能解决人们的焦虑问题呢。其实在我国充电桩已经建立了很多了,根据资料显示,除去私有充电桩,光公共充电桩就已经有将近47万台了其中交流充电桩27万台、直流充电桩也有将近20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549台,私有充电充电桩相比公共充电桩来说还要多出不少,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属于个人或者单位的私有充电桩能够达到将近65万台,这些充电桩加起来能够达到将近112万台。而在我国新能源车型的保有量在380万左右,这其中还包括不需要充电的油电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其中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占据了80万,除去它们还剩下需要充电的电动汽车300万辆左右。如果我们单单是从这个数据来看的话,充电桩还是勉强够用的,因为一般来说新能源电动汽车四到五天补充一次电量。而根据数据我们可以算出来平均差不多6辆车一台充电桩,如果几辆车交替充电的话,只能说是勉强够,但你不要忘了还有一部分车主使用的可能是便携式充电器来充电的,所以整体算下来还是可以够用的,但是为什么人们还会存在充电焦虑的问题呢。其实充电焦虑这个问题多数体现在大城市里,小城市里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相对来说保有率还是不太多的,所以一般小城市新能源车主很少存在充电焦虑的问题,而大城市不同,在大城市里由于市区大,占地费用高,所以一般充电桩设置在偏远地区,比较偏僻,要不然就是在停车场里,在大城市里面高昂的停车费用就可以使人望而止步了,更别说进去充电了,这是地区上的问题。再有一个就是充电桩品牌的问题,目前在市面上的充电桩可谓是五花八门的,而使用不同品牌的充电桩就要下载不同的APP,这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有的车主为了充电甚至都能下载上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APP,可谓是相当繁琐,充电极其的不方便。所以如果想要解决人们的焦虑问题,不仅要加大建设充电桩的力度,更是最好把充电方式统一化,最好是有一个APP所有充电桩都能使用,相信这样的话人们的焦虑问题就能得到很大的解决了。
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充电桩就像加油站对燃油车一样重要。那么中国充电桩到底还需要建立多少才能够解决人们的里程焦虑呢?根据数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9月份,我国公共运营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之和达到了约111.5万台。而截止到2019年6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量约344万台,其中纯电动汽车达到约280万余台。从数据上来看,我国的车桩比例达到了约3:1的现状,但是里程焦虑依然存在。而要想有效的缓解消费者的里程焦虑,在充电时间不变条件下,充电桩需要做到1:1的比例。也就是说,有344万台新能源汽车,就需要有344万台充电桩。其实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调整,对于充电基础设施已经加大了相关政策支持,充电桩的数量也得到快速发展。不过里程焦虑依然存在,充电时间较长也是一方面原因。大家都知道,传统燃油车加油时间不过几分钟,而纯电动汽车要想充满电一般需要约8~10个小时。即便采用快速充电模式,也需要约三个小时左右,这样无疑占据了较大的时间成本。再加上纯电动汽车所搭载的动力电池受到环境的因素影响比较严重,所以里程焦虑更加明显。总 结从上述几方面情况不难看出,要想真正缓解里程焦虑,在加大充电桩数量同时,也需要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动力电池的稳定性。不知大家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留言讨论!
目前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正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普及问题。截止今年9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11.5万个,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总数量是350万辆。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2020年将达到1:1的比例,根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中的相关规划,至2020年国内将建成1.2万座充电站和480万个充电桩。数据显示中国的建桩数量和规模远超大多数发达国家,但为什么还是无法解决国人的充电焦虑呢?这一切应该从中国特色,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北京特色的刚需车主讲起。在国外,电动汽车是被当做燃油汽车的补充使用,家中的第二辆以上用车,且一定会在有私家充电条件的前提下才会购买、使用,不会对电动汽车有它能力范围以外的使用需求(长途、自驾游),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公共充电设施,车主也基本不会存在什么里程焦虑和充电困扰。实际上应该没有人会愚蠢到在自家不具备充电条件的前提下(自身充电并不方便)购买使用纯电动汽车。但由于北京地方特殊的新能源政策,在北京新能源购车指标只能购买纯电动汽车,于是大批刚需车主出现了。在使用纯电动汽车有没有私家充电条件,体验上天壤之别。有私家充电条件,使用体验比传统燃油车都好,在家就能充电,不像燃油车还要专门跑到加油站去加油。而如果没有私家充电条件,使用纯电动汽车基本就是“噩梦”的开始。为了减少去公共充电桩“被罚站”的频率,他们不得不天天算计着续航里程(能不焦虑吗?)。为了减少“被罚站”的时长,明知快充伤电池,还是要“任性”快充。因为这辆纯电动汽车是家中唯一的汽车,因此明知跑长途是冒险,也要不断尝试。对于这些刚需车主而言,对于充电桩的普及和分布便利程度需求就远不是正向接受纯电动汽车的车主可比。真要满足他们的需求,即使做到1:1的车桩比例关系,还是不够的。如果能达到1:1的车桩比例,随不能根本解决焦虑问题,但一定能大大缓解焦虑的程度。真正消除这种焦虑,恐怕不单单是建桩的问题,最重要的应该是动力电池实现突破,比如固态电池商业化投产以后。
据相关资料显示,截止2019年9月,全国范围内已经建成的公共充电桩数量为46.6万台,其中交流充电桩27.1万台、直流充电桩19.5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549台,除了这些公共充电桩之外,还有64.9万台个人或者单位的私有充电桩。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为380万辆左右,其中对充电桩需求不大的混合动力汽车大概有80多万辆,对于充电桩有刚需的纯电动汽车保有量接近300万辆。按照这个数据来看,平均每6.5辆车可以分配到一台充电桩。按照大多数普通家用车四五天充一次电的频率来看,目前的充电桩数量应该是勉强可以满足当前新能源汽车数量的。但是为什么新能源车主依旧还在焦虑?其主要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真正可以用的上的公共充电桩并不多。例如有些充电桩分布在一些较为偏僻的地段,充电极为不便。有些充电桩设立在一些收费停车场,较长的充电时间需要缴纳过高的停车费,所以很多车主也望而却步了。还有就是目前市面上的公共充电桩品牌不一,每个品牌的充电桩都需要下载独立的App、然后注册、充值,充电App的不互通让日常充电变得十分麻烦。所以我觉得目前要解决电动汽车的充电焦虑,不仅仅是要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更要大量普及直流充电充电桩,同时要尽快实现充电桩运营商的数据互通或者统一,如果能够实现一个充电App就能充遍所有的充电桩,那么我想充电焦虑的问题应该可以得到很大的缓解。
华人运通以智能汽车、智捷交通、智慧城市“三智”战略中就采用了与充电桩企业合作的模式,打造自身的未来出行战略。华人运通联合了国家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全球领先的能源提供商和基础设施运营商,将便捷、舒适、无忧的能源解决方案融入整车研发,以正向开发的基础架构让未来的车为电动而生。这样做的方式就是为用户解决最基本的充电问题,同时在与车机互联系统中加入充电桩的落地位置,达到准确的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