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插混车型纯电续航都很短,难道是因为消费者不买?
从现在市场上的插电式混动车型来看,其对应的续航里程相比纯电动而言确实都比较短,普遍在50~80公里这个区间,很少有能达到100公里的,整个市场能超过100公里的仅有两款车,其实这与消费者买不买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更多的是由于车辆本身的定位决定的。因为插电式混动车型除了电动系统以外还有一套燃油驱动系统,在平时不仅可以用来驱动车辆也可以发电为电池进行充电,因此就保证了整车的续航里程,即使长途出行也不会出现里程焦虑,只是电量用完以后用燃油驱动相应的油耗要高一些,这显然比整车无法驱动要好很多,当里程焦虑问题解决以后,这车的纯电动行驶主要就针对短途出行,比如市区上下班代步来回10公里左右,那几十公里左右的纯电动续航是完全够用的,只是充电频率相对高一些而言,这并不会对用车产生多大影响。而现在市场上的插电式混动车型很多都是以燃油版为基础增加了一套电动系统,对应的成本会有所增加,而提高纯电动续航里程的方法一般是增加电池容量,这显然又会进一步增加整车成本,毕竟现在动力电池组的价格比较高,如果一味的追求续航里程而失去了价格上的优势,那显然是不利于提高销量的,再加上80公里和150公里对于短途出行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虽然80公里对应的充电频率更高,但是显然比买车的时候花更多的钱要合适。综上所述,插电式混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之所以比较短,是因为整车的纯电动续航主要就是为了满足短途出行的需求,长途出行时主要通过发动机来保证续航,对于车企来说得结合整车的成本找到一个平衡点,所以不会一味的追求更高的纯电动续航里程,这并不是消费者买与不买的原因。
一般而言,插电混动车型动力电池容量10度-15度之间,纯电续航里程在50公里-100公里左右。相对于纯电动汽车而言,插电混动车型的续航里程确实要短很多,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真得是续航做不长吗?消费者不买单?小编觉得,插混车型纯电续航都很短,主要原因如下: 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政策规定:对于插电混动车型,想要拿到国家补贴,纯电状态下的续航里程门槛值只要达到50公里即可。在这个大的政策驱使下,考虑到国家补贴以及动力电池本身的高成本,所以,在投入产出上,刚好达到50公里续航是最划算的,这也是为什么绝大部分插电混动车型纯电状态下的续航里程刚好达到50公里的主要原因。 车辆本身结构决定:插电混动车型,绝大部分都是基于燃油车平台基础上进行打造的。底盘空间有限,也不允许装下太多的动力电池。同时,由于存在两套动力系统,整体车重势必会增加,从而导致在纯电续航情况下,电耗值还是会偏高的。当然,如果不考虑成本和补贴,当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高之后,插电混动车型其实也是可以把续航里程做大的,如比亚迪唐DM高配版本电池容量就做到了23.97度,同时纯电续航里程达到了100公里。 基于出行场景决定:如果开着插电混动车型,主要的用车场景是为了日常代步出行,则100公里左右的纯电续航里程应该是可以解决绝大部分用车需求的。同时,家里又具备充电桩的安装条件,能够随用随充的话,目前插电混动的续航里程还是可以的。如果又跑长途的需求,则可以加油,利用发动机进行驱动就可以了。 小结:考虑到国家补贴政策对于插电混动车型续航里程门槛值就是50公里,同时考虑到具体底盘结构和基于绝大部分的出行场景需求,目前绝大部分插电混动车型的续航里程也还算是合理的。希望此文可以回答楼主问题。
熟悉新能源汽车体系的小伙伴应该了解,以目前国内市场而言,主要会是纯电动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这两者为主导。纯电动我们已经十分熟悉,所以此篇文章的重点会是在插电式混合动力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为何纯电续航都很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又有哪些优势?文章里为你揭晓。 为何续航短?我们知道,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有着传统内燃机、变速箱、电动机、电池组以及相关部件等。就使用便利性而言,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无需过多的纯电续航,依靠内燃机能够轻轻松松解决使用便利性的问题;就整体研发角度而言,在拥有内燃机、变速箱的同时,如果还要考虑长纯电续航,那么整体重量以及研发就不被允许了;最后就会是政策层面,只要纯电能到50公里以上,就能够被归类为新能源汽车,这一点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有什么优势?1.使用便利性。有着内燃机,自然也就不用考虑使用便利性的问题。这一点会是插电式混合动力相比起纯电动最大的优势;2.后期保值率。以目前的整体保值率来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保值率会比纯电动汽车的保值率更高;3.整体产品力。虽然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整体而言售价较高,但相对来说产品力也更出色,尤其是一些调校出色的车型,在体验上甚至能够超越燃油车。 小结:以上便是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一些概述,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虽然插电式混动汽车目前也是新能源汽车的一种形式,但是它在本质上还是一款燃油车,只是在燃油车的基础上加入了一套由电动机和电池组成的电力驱动系统进行辅助,能够起到节约油耗、降低尾气排放的作用。对于插电混动汽车而言,如果纯电续航里程越大,那么油耗就会越低,那为什么车企不这么做呢?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空间限制,因为插电混动汽车还保留着发动机、变速箱以及油箱的存在,留给电动机以及电池组的空间很小,所以只能使用小电池。目前插电式混动汽车采用的动力电池一般都只有10-20kWh左右。然后第二个原因是成本限制,想要大幅度的增加续航能力,那么只有增加电池的容量,目前动力电池的成本依旧还是很高的,差不多是1200元/kWh左右,如果增加电池容量那就意味着成本大大提高,售价自然也会更高。当下的插电式混动汽车售价已经普遍比同级别的燃油车高出很多了,如果售价再涨,消费者们肯定无法接受。最后第三个原因就是用户需求的问题,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国内95%以上的车主平均每天开车的行程不会超过50公里,只有极少部分的车主才会经常有长途出行的需求。所以插电式混动汽车只要能够达到50-100km的纯电续航里程,就足以满足大部分的用户需求,本着性价比方面的考虑,花更多的钱去买续航更高的车型显然是没必要的,毕竟插电式混动汽车不同于纯电汽车,即便是没电了,插电混动汽车依旧还能用发动机行驶。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有两套动力系统,可以纯电行驶50到110公里,没电了可以像燃油汽车一样靠发动机驱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纯电续航能力并非是不可以增加,设定在50到110公里也是出于市场需求和成本方面考虑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品定位很清晰:短途使用纯电模式来节能,长途可以烧油行驶避免里程焦虑。这也符合大多数人的用车需求。成本和市场需求决定纯电续航的长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要增加纯电续航能力,就得增加动力电池的蓄电量。目前的动力电池造价很贵,一味的增加纯电续航里程只会增加售价,提高消费门栏,这对于厂家不利,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没有太多必要。大多数人的短途用车有50到110公里的续航里程已经足够,完全可以保障日常工作的纯电出行需求了。从成本和市场需求来考虑,刻意的增加纯电续航的性价比并不高。除非以后动力电池技术突破,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增加续航里程,那就没问题了。车型结构的限制:插电式混合汽车在外观上和其它车型是一样的,但它多了一套动力系统。这也就意味着在可用空间方面它受到的限制是更大的。增加动力电池来增强续航能力,就要面临多出的动力电池放在哪的问题了。有限的空间,也是限制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续航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单纯的提升纯电续航里程而占用车辆的其它空间显然是不可取的。总结: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纯电续航里程短,但却能满足大多数人短途纯电出行的需求。加上成本等方面的考虑,也没有必要一味的去追求长续航。等电池技术突破了,增加续航就水到渠成了。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我国在售新能源汽车中的一种,它同时拥有电机和发动机两个能直接作用于车轮的动力源,加之电池容量较大,因而具有纯电和混动两种驾驶模式。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虽然也能实现纯电行驶,但它的纯电续驶里程多年来一直保持在50-100公里左右,并没有像电动汽车续驶里程那样,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而提升。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1.成本考虑。和电动汽车一样,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续驶里程的提升也主要取决于电池容量,而动力电池的成本是与电池容量直接挂钩的。要提高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续驶里程,势必增加电池容量,造车成本就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使造车成本增加。2.竞争需要。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电动汽车取代燃油车的过渡产品,其直接竞品就是燃油车。和燃油车相比,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无论是在车辆性能还是续驶里程方面,都毫不逊色。由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比燃油车多了一套电动动力系统,造车成本比燃油车要高得多,因此在终端售价上根本无法与燃油车直面竞争。如果提升续驶里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终端售价肯定会因造车成本的提升而上涨。在价格依然是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某种产品的情况下,增加续驶里程并无法提升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品竞争力,反而会使其在与燃油车的市场竞争中因价格因素进一步处于不利境地。3.产品定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品定位不是城市代步,而是在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不长,充电设施布局不完善的情况下以长途旅行为主要用车场景的,因此,它的纯电续驶里程无需很长,只要能确保在市区工况可基本实现发动机不启动即可。50-100公里的纯电续驶里程,基本上可以满足用户日常通勤需要,在充电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能确保不以换电模式在市区工况行驶。另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由于具备两套动力系统,整备质量相对较重。如果提升续驶里程,势必会增加电池数量,车辆整备质量会进一步提升,容易使车辆操控性下降,制动距离延长,加快车辆损耗。事实上,作为电动汽车取代燃油车的过渡产品,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存在的意义,还是让消费者在不具里程焦虑的情况下,通过电动驱动来熟悉、接受电动汽车,为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带来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