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基础设施如何有效管理才能解决“充电难”的问题?

一直和节能减排息息相关的汽车行业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如果说要从根本上促进节能减排,促进新型城市的发展,那么完全“无污染,零排放,低噪音”的纯电动汽车的推广势在必行。而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充电难。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将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有关内容纳入城乡规划,完善独立占地的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是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题的重大举措。意见指明确了坚持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发展顶层设计,形成较为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意见还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 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生态体系。实际上,电动汽车比内燃机汽车的历史还长,但由于充电的关系,至今未能普及。然而,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关键配套设施,充电桩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推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正处于“车多桩少”的困境。据相关数据统计,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34万辆左右,但全国充电桩、充电站只建了差不多5万个。随着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充电设施的相对缺乏更加凸显。

1.公共充电桩的充电不仅要根据电量收费,还要结合充电完成之后车子没开走的时间收费,这样就能很好避免充满电还霸占车位的情况。2.充电桩可以根据时段设置优惠活动,比如在闲时给予更大的优惠,吸引一些车子过来充电,充分利用充电桩。3.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升级充电桩的充电技术,优化快充模式,鼓励采用快充模式。4.加强充电场所车流的引导和管理,避免车辆阻塞浪费时间。5.对有固定停车位的用户,优先在停车位配建充电设施,建立充电车位分时共享机制,为用户充电创造条件。

充电基础建设遵循以下原则:在住宅小区建设以慢充为主的自用和专用充电设施;在单位停车场、公交及出租车场(站)、环卫、物流停车场等建设快慢结合的自用、专用充电设施;在公共建筑物停车场、公共停车位、加油(气)站、城市道路旁建设以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公用充电设施。

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升级充电桩的充电技术,优化快充模式,鼓励采用快充模式。.加强充电场所车流的引导和管理,避免车辆阻塞浪费时间。.对有固定停车位的用户,优先在停车位配建充电设施,建立充电车位分时共享机制,为用户充电创造条件。

目前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充电设施政策不健全。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关键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增加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难度。截至目前,全国已出台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和运营管理办法的省(区、市)共19个,还有12个省(区、市)尚未按要求出台。各地电价政策不清晰,如普天公司在北京部分住宅小区建设运营的充电桩,尚无法执行扶持性的电价政策,引起电动车用户的不满。二是互联互通水平依然较低。充电接口新国标虽已发布,但现有车桩同步升级还需进一步明确。跨运营商之间的支付互联互通和信息互联互通尚处于起步状态。此外,互联互通需加大投入,鼓励更多的技术和机制创新。三是部分专项基金落实困难。受银行对资产抵押、*担保等相关规定影响,部分民营企业反映迟迟得不到银行放款,致使专项建设基金落实困难。四是个别企业存在安全隐患。从安全大检查企业自查自纠情况来看,个别非专业运营企业人财物资源配置不足,缺乏充电服务专业化能力,加之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