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家车企被列入“黑名单”,新能源为什么老出现骗补的怪象?

9月8日,财政部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的调查清查做了初步通报,财政部曝光了5家存在骗取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客车企业名单。它们分别为苏州吉姆西、苏州金龙、深圳五洲龙、奇瑞万达贵州客车和河南少林客车。除上述财政部公布的上述5家骗补企业名单及处罚措施外,骗补名单还涉及到有车无电车企共12家,分别为现代、吉利(康迪)、福田、申沃、少林、力帆、天津比亚迪、安凯、唐山上汽、青年、华普、一汽客车;标识不符(电池)车企共8家,分别为江淮、日产、恒通、飞驰、宇通、中通、南京金龙、吉利。不过,9月9日,比亚迪和宇通客车均声明称,未收到任何关于公司涉及新能源骗补的处理或处罚决定。从目前公开的数据之庞大来看,骗补已经不单是车企层面的问题,部分地方*部门涉案在所难免。甚至已经有报道称某些地方*主动怂恿车企骗补。

造成新能源汽车的闲置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运营商此前囤积新能源汽车转租服务,为网约车平台提供车辆,如今行业萎缩,使得车辆闲置;还有的是因为大量购进新能源汽车后,难以完成配套设施建设,拖延了车辆使用节奏,造成难以在行驶里程上达标。因此,针对车辆闲置情况,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这其中,最应该严查的就是用于园区、短驳中小型巴士的闲置情况。

据了解,2016年底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做出调整,对非个人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提出3万公里运营后才可获取补贴要求,以此规避谋取补贴却闲置车辆的现象。此外,广东省发改委还将虚高车价骗取地方补贴的现象列为核查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