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还在蹒跚学步,电动汽车已经走起来了,谁先跑起来?

现在的一切都是暂时的 ,最终结果就是氢能源胜利出来,现在的电动车也叫车 ,跑不了多少公里 充电好几个小时,还得到处找充电桩 没有就是直接趴地了,就是伪新能源啊。

氢比电拥有不少压倒性优势电动汽车目前最大的用户痛点就是里程焦虑,这不仅仅是因为电池续航的原因,充电桩难找、充电时间长也是影响因素。随着充电桩的普及,充电难的问题可以得到改善,但是充电时间长的问题还是难以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相比而言,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注一次氢气仅需3到5分钟,便捷性上与燃油车几乎没区别。作为“新能源”车,除了能源的可持续性之外,环保也是重中之重。现阶段我们的发电方式以火力发电为主,而氢气多为化工厂的副产品,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两种能源都算不上多清洁。那假设以后氢和电都是以非常环保的方式生产,两者是否同样环保了?不,从电池本身来说,电动车的电池从生产到报废都是有危害的。除了电池中很多重金属元素,其关键元素钴也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且钴矿60%以上的储量分布在刚果地区,开采工艺非常落后。相对而言,燃料电池可以称之为最彻底的环保电池。作为载人的汽车,安全性当然是不可忽略的。1937年,大型氢气飞艇兴登堡号在降落时烧毁,让人民开始对氢气产生了恐惧。的确,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但氢气其实比汽油安全。氢气非常轻,向上扩散的速度可以达到20m/s,发生燃烧或爆炸时,高温火焰会发生在气源上方。在1937年的兴登堡事件中,飞艇上的97名乘员仍有60多人获救,如果是同体积的汽油,结果不敢想象。那么电动车安全吗?从通用和特斯拉的安全手册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二。他们的消防灭火指导中都有类似话语:“电池着火可能需要24小时才能完全扑灭;消防员应避免在灭火或解脱操作中与高压部分直接接触,这会潜在导致电击……”所以说电动车发生事故时可能更危险,而且事后处理更复杂。如果在交通主干道发生一起电动车事故,那意味着交通恢复正常的时间要更久,这对于一些时间不够用的人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氢既独秀,何不普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确是前景非常好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为什么现在没有普及,甚至给人一种电动车当道的感觉?一个字就是钱,现阶段氢能源的高成本扼制了其发展。建造一座加氢站的费用大概在1000万元,而建一座换电站的费用为500万左右,如果是充电站的话,费用还要更低。一辆40多万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同级别电动车只要20多万就可以买到,而且在使用成本上,加氢也要比充电贵。除此之外,氢能源的普及还面临不少问题。首先从制氢来说,现阶段氢气产量非常富裕,但多为化工厂伴生产物,含硫较高。而氢燃料电池的核心物质是铂,被硫化则会影响燃料电池的寿命,所以氢燃料电池对氢气的纯度要求非常高。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现阶段的制氢工艺仍不成熟。其次,氢的运输也是个问题。现在常见的氢气运输方式是采用高压气罐,但这种方式的单词运输量非常有限。另一种方式是液态运输,将气体液化后运输听着就效率很高,但是要将其保持在-252.77摄氏度,意味着非常高昂的成本。还有一种方式是固体储氢,利用固体对氢气的物理吸附或化学反应,将氢储存于固体材料中。固体储氢方式安全稳定,但是能在常温下还原的多为钯、铑等稀有贵重金属,而其他可储存氢的便宜金属又需要200度高温才能将氢气还原,带来一定安全隐患。加氢站才是关键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关键在于加氢站,而不在车。燃料电池汽车将成本降到消费者能接受的程度,并不难,难的是消费者能不能加到氢。电动汽车找不到充电桩,家里拉个插座也可以慢慢充,但燃料电池汽车不行。这点其实跟燃油车很像,只要加油站多起来,没几个人会去关注汽车的油箱有多大。燃油车发展这么多年,其实最赚钱的还是中东那些石油大亨,这样来看,前段时间长城汽车入股H2M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总之,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路上两个不同方向的尝试,氢燃料电池汽车还在蹒跚学步,电动汽车已经在走了,但是谁先跑起来?还真不好说。

据悉,10月份新能源车批发销量达到11.7万台,环比增长19.1%,同比增长84.8%。新能源市场的涨势喜人,但其中基本为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汽车,我们似乎都忘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也是一种新能源车。有人说现在的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混动汽车不过是汽车从燃油车迈向电动车的过渡产品。而车业杂谈认为,在汽车从化石燃料迈向新能源的路上,或许电动车也不过是氢燃料电池车的过渡产品罢了。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关键在于加氢站,而不在车。燃料电池汽车将成本降到消费者能接受的程度,并不难,难的是消费者能不能加到氢。电动汽车找不到充电桩,家里拉个插座也可以慢慢充,但燃料电池汽车不行。这点其实跟燃油车很像,只要加油站多起来,没几个人会去关注汽车的油箱有多大。燃油车发展这么多年,其实最赚钱的还是中东那些石油大亨,这样来看,前段时间长城汽车入股H2M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总之,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路上两个不同方向的尝试,氢燃料电池汽车还在蹒跚学步,电动汽车已经在走了,但是谁先跑起来?还真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