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是否可以抵御住大力发展新能源的进口车企?

自主品牌能否抵御大力发展的新能源进口车企,应该没法全面的去衡量这个答案。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型销量在国内目前是要高于进口车企的,但主要还是因为低廉的价格。发展初期得到了*的大力扶持,有补贴也是其销量一直攀升的原因。而进口车企,似乎也看到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内政策的要求,便不得不着手电气化战略以应对中国市场。进口车企对新能源的研发其实并不逊色于国内。特斯拉2003年成立之初,便开始研发包括动力电池、电控系统、充电桩在内的相关领域;日产LEAF,在2010年就已在日本上市,同年搭载混合动力的丰田普锐斯也逐渐获得市场认可,如今的雷克萨斯混动车型也已经被国内消费者所接受。因此,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进口车企多少要娴熟一些。进口车企发展多年累积的资本,也会让他们在中国市场游刃有余。但如果说对中国品牌车企造成多大威胁,并不太可能,国内新能源多以价格的优势吸引消费者,而豪华品牌的插电混动或者纯电动车型售价多在30万朝上,所以面对的受众群体不一样,自然也不会有太多的交集影响。

实事求是,近几年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之所以能够力压进口车企,主要是因为低廉的价格。而且近期的市场新能源车型价格也在近一步下降,就拿本届广州车展上新能源车型来说,品质不论,有50%展出的车型补贴前的价格在20万元以下,而这些车型全部来自于自主品牌,而超过50万的车型大部分为豪华品牌的插电混动车型,例如宝马、保时捷等。也就是说,在近期的市场竞争上,自主品牌在价格上仍然具有超大的优势,但再过一段时间可就不那么简单了。就像奥迪近期宣布了未来的发展规划,全新A6L e-tron(2020年国产)以及Q2L e-tron将于明年引进国内。此外,奥迪官方还表示,未来8年内其将引入40款国产电动车型,并在2020年前投入150亿欧元进行新技术的研发。更夸张的是,官方还将投放超过十款本土车型。这样以来,国产化的奥迪新能源车型自然会在价位上有大幅度的降低。续航是自主品牌暂时的优势此外,插电混动车型以及纯电车型的续航能力也是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本届车展上纯电动车60km/h等速续航超过400km的达到了22款,这也代表为了应对国家退坡补贴的政策,各大厂商也在奋力发展旗下的三电技术。而在续航问题上,自主品牌也表现出了相当强的实力,就像比亚迪唐EV、北汽EX3等,在NED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上已经达到了500km。也就是说,续航上的优势也是如今自主品牌狙击进口品牌车型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进口列强在此方面还没有表现出较强的能力,但不敢说未来会不会突然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奥迪这回发布的e-tron,虽然只有400km的续航,但使用的是欧洲的WLTP测试,该测试比NEDC要更贴近纯电动车实际使用的续航里程。奥迪也表示旗下的车型将来都会使用WLTP测试,这样做也是为了给消费者更为真实的数据。总体来说,凭借低价位以及续航等优势,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型还能够暂时能够抵抗住进口品牌的冲击。然而,如果想要继续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不但要保持现在的优势,还要在造车的品质上进一步提升。

1.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飞快,暂时还没有哪家企业能处于统治地位,独领风骚,这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是机遇,只要抓住正确的发展方向,用于创新,是有很大可能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战胜国外品牌,引领行业的。例如比亚迪的纯电车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完全有机会跟外资品牌一决高下。2.当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非常重视,出台了很多激励和引导政策,相信在这样的制度里,我们的自主品牌能如鱼得水,得到长足发展。3.国内对自主品牌的认可度上升,这个给予了自主车企很大的机会,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布局。总体来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崛起给自主品牌机遇还是很大,只要我们紧抓技术研发,不断创新,相信以后国内路上跑的大部分都是自主品牌。

对于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传统自主品牌来说,主场作战自然优势明显。而进入到2018年,以比亚迪、广汽新能源、北汽新能源以及上汽为首的自主品牌第一梯队来说,均已经迈入了第二代产品的上市阶段。相比于应对政策而生的第一代产品来说,它们各自旗下的第二代产品,均有着脱胎换骨的改变。近两年,新*造车成为了国内乃至全球现象级的企业,受政策红利影响,互联网、地产等各路豪强均摩拳擦掌跃跃欲试。2018年,以蔚来和威马为首的第一批新*造车产品落地,并已经到达交付阶段。而在本次车展上,有着新*三强之称的小鹏,也将其产品正式公之于众。

众所周知,近几年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之所以能够力压进口车企,主要是因为低廉的价格。而且近期的市场新能源车型价格也在近一步下降,就拿本届广州车展上新能源车型来说,品质不论,有50%展出的车型补贴前的价格在20万元以下,而这些车型全部来自于自主品牌,而超过50万的车型大部分为豪华品牌的插电混动车型,例如宝马、保时捷等。